樓市成交量不斷萎縮,其中一個主因是金管局實施的逆周期借貸措施,令置業者難以較低首期買樓,導致近期發展商要提供高成數按揭的怪現象。業界希望政府可先回復按揭成數至七成水平,為更多市民解決置業首個關卡。
政府經常重申本港市民供樓負擔仍沉重,今年首季的供款相對住戶入息中位數仍達約59%。不過,此水平只返至98至99年間的水平,跟97年高峰期的93%仍相去甚遠。而且,根據金管局所公布的按揭數據包括平均貸款額、平均按揭年期及平均實際按息計算,已置業人士的目前供樓負擔比率,只約39%,即使假設至今年底,本港息口調升3厘,其供樓負擔也只升至約54%。
中原按揭董事總經理王美鳳認為,目前樓價相對入息雖仍稍高,但實際上到車買家的負擔能力仍然健康,主要是得力於金管局的逆周期措施把關,如設按揭成數上限、供款與入息比例上限,及壓力測試等,加上買家借貸態度亦較審慎。因此,在預期息口上升速度極慢,樓市亦已有一定調整後,加上措施令銀行具有較強的防守力,金管局應有序地放寬逆周期措施,特別是中小型單位的按揭成數是否可放寬至七成,以方便買家置業,而且即使略為放寬,金管局仍有其他措施,篩走一些能力不足的人,令銀行的信貸風險不會大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