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抗疫戰曠日持久,改變市民消費習慣與模式,即使今年經濟重現正增長,料對就業市場提振作用有限。
2021年新樓盤開門紅,錄得不俗銷情反應,但難言整體住宅樓市企穩。事實上,財爺預警就業市場進一步惡化,失業率將升破近期16年高位,意味疫情困擾下,經濟形勢依然嚴峻,今年樓價恐怕易跌難升。/大衞
儘管新冠肺炎疫苗稍後開展廣泛接種,為香港經濟帶來復甦的曙光,但迄今第四波疫情依然反覆,昨日又錄得逾50宗確診。一系列防控疫情措施,包括限聚令與晚市禁堂食都不可能在短期內放寬,不少中小企要艱苦掙扎求存,而打工仔則憂慮飯碗而遑遑不可終日。
裁員結業續推升失業率
最令人憂心的是,零售、餐飲等行業失去了農曆新年的黃金銷售檔期,企業難以支撐下去,農曆年後恐現較多裁員與結業,勢將目前24.4萬人的失業大軍數字顯著推高,進一步迫近2003年30.6萬人失業的紀錄新高,將對社會穩定構成不利影響,特區政府宜推出具針對性措施,協助有需要的失業人士與創造更多就業機會。
事實上,財政司司長陳茂波昨日在網誌中警示失業率將進一步上升,升破近期16年高位,即最新失業率(去年10月至12月)會升至6.4%以上。因此,香港就業市場殊不樂觀,一旦企業裁員與結業潮不幸大爆發,失業率隨時衝上7%,甚至直逼2003年8.5%紀錄高位。
家庭收入減 置業能力降
其實,內外多項變數之下,香港失業率升勢未止,制約了經濟反彈的動力。就算2021年住宅新盤市場開門紅,例如啟德新樓盤錄得不俗銷情反應,但住宅樓市前景仍然不明朗。
一是疫情反覆,這場曠日持久的抗疫戰,改變市民消費習慣與模式,相信經濟需要一段長時間,才能復原至疫前的水平。即使今年經濟重現正增長,但預期增幅可能只有1%至2%,對就業市場提振作用有限。
樓價面臨更大下行壓力
二是家庭住戶收入中位數趨跌,置業負擔比率惡化。近年香港經濟連番受到黑暴與疫情打擊,家庭住宅每月收入中位數趨跌,去年第三季為2.65萬元,按年下跌了8.3%,在樓價高企而家庭收入減少之下,意味供樓負擔比率進一步惡化,市民置業能力下降。去年二手樓價指數微跌1.07%,十二年來首次下跌,今年住宅樓市面對考驗將會更大。
三是美國政經風險增加,政治內鬥復加瘋狂印鈔發債,美長債息開始掉頭回升。其實,不用聯儲局加息,融資成本已觸底回升,近日十年期美長債息升上1.1%,為去年三月以來最高,成為全球經濟與金融市場一個不穩定因素,隨時刺破股樓等資產泡沫。總之,香港失業率未見頂,今年住宅樓市可能面對更大下行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