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頁 > 文章 > 正文

山村蛻變的深情歌吟──評李天岑的長篇小說 《三山凹》

時間:2023-07-04 10:14:29來源:香港文匯報

《三山凹》作者李天岑 香港文匯報/記者馮雷 攝

  這些年來,隨着脫貧攻堅戰役的高歌猛進和這一偉大目標的勝利完成,與扶貧脫貧有關的文學作品,成為近期文壇一個十分引人矚目的焦點。更值得人們註意的是,在長篇小說領域,出現了一些把創作的觸角伸向上個世紀七十年代末期以來,在改革開放的歷史大進程中,探悉農村社會生活的蛻變經過,表現農人精神面貌的深刻變化,在厚重的鄉土敘事中內含脫貧攻堅與鄉村振興的題旨,書寫鄉土中國翻天覆地、「換了人間」的精彩故事。李天岑的長篇新作《三山凹》,就是這樣一部值得人們予以關註的長篇小說力作。◆文:白燁

  《三山凹》所着力描寫的主要人物,是三山凹村柳大林、張寶山、侯子耀(白娃)三個一起長大、形影不離的髮小。由他們的青春成長與人生打拚構成的主幹故事,串結起了從三山凹到黃龍鎮,再到豐和縣與南都市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和四十年來的更替嬗變。看得出來,作者更在意和更擅長的,是三個農村髮小的個性形象與命運走向,但由三個人物的彼此關繫和密切勾連,也客觀而真實地表現出了與他們的人生命運交織一起的我國山鄉農區由小變到大變的演變進程與崢嶸歲月。

  體現時代變革對農人命運的改變

  閱讀《三山凹》,平實又樸茂的鄉土故事給人諸多的感受,但就當下鄉土題材的小說寫作而言,我以為有兩點格外突出,而這也正是這部作品特別值得說道的優長所在。

  其一,寫出了時代變革對於當代農人命運的根本改變。

  地處豫南伏牛山區的三山凹村,「山好,水好,人也好」,但卻因各種限定一直處於貧窮落後的狀態。置身於這樣的一個環境,尚在上學讀書的大林、寶山,「連柴油燈也點不起」「黑窩窩也帶不起」。只有白娃因爹是村支書,家境稍好,大林和寶山常常與白娃「合用一盞燈讀書寫字」,並分享他「帶的乾糧」。三個要好的小夥伴,由此結下深厚的友誼。但貧窮、閉塞,以及三人在燃放炮仗時惹下的燒毀大禮堂的意外禍災,使得年少氣盛的他們,既處境較為艱難,又看不到出路所在。

  但曙光卻在新時期開啟之後,悄悄地顯露了出來。先是國家正式恢復了高考制度,並放寬了報考條件。得聞這一消息的大林、寶山,抓緊時間複習功課。大林終於考上了南都大學,實現了人生的重要轉折;因故沒有考上大學的寶山,選擇了在家鄉從事農業生產勞動,並領風氣之先率先承包土地;而沒有去考大學的白娃,則幹上了販賣雞鴨的商販營生。藉助新時期的時代東風,他們都開始找到了自己新的人生出發點。

  由此,大林、寶山、白娃三個髮小,開始走向不同的人生道路。這種人生分野,看似是個人的選擇,實際上內裏都隱含了時勢與時運的因素。時代運勢與個人命運,由此有了更多更深的勾連。無論是柳大林的畢業從政,從秘書做到副主任、鎮長、縣長、縣委書記,大刀闊斧地搞活豐和縣的農業經濟;還是張寶山的在家務農,從生產隊長做到村支書,引領三山凹人由傳統的務農勞作走向名牌產品的生產與經營;抑或是一心想要經商致富的白娃,由販賣雞鴨、銷售廢鋼材,自辦工程隊,開辦大酒店,最終因乘偽行詐而惹禍燒身,都是改革開放的時代與時勢,放開了管理,放寬了政策,給每個人的發展都提供了新的機遇,也使不同的人生追求有了存在的可能與實現的不確定性。當然,這裏,既包括識時務者的成功,也包括了不識時務者的失敗。這種結果,也為不同選擇所自含的內在邏輯所決定。

  展現農村發展的細緻變化

  其二,寫出了改革開放時勢與農村發展變化的內在關聯。

  《三山凹》一作,故事相當密集,線索異常紛繁,大林、寶山、白娃三個髮小人生成長的故事線索,各有其發展,也各有其走向,但交叉點與匯集地都是家鄉三山凹,這便使得以寶山為主的三山凹村的人和事,無形中成為作品的中心線索所在。而由張寶山潛心於家鄉變革的這條故事主線,作品寫出了三山凹村在原有基礎上的擇機而動和乘勢而為。國家有關「三農」政策的新舉措及其引起的社會反響和新的變化,寶山都能及時領悟其精髓,抓住其契機。他由當初跟着白娃販賣雞鴨聽到安徽小崗村實行家庭聯產承包的消息,便琢磨出「包產到戶也是社會主義」的道理,堅決要求走新路、求新變,由此獲取多數村民信任,替代王春寶當上了第八生產隊隊長。之後,他大力發展栗子香紅薯產業,成立栗子香產品開發公司,重修鐵河水庫的東、西幹渠以抗旱保收等,這每件工作與工程的背後,都因涉及不同人的不同想法和不同利益,無不矛盾重重,舉步維艱。但他上藉改革開放的時代大勢,下藉廣大村民的理解與支持,加上柳大林的從旁引領和有力幫襯,遇到的問題都得到了解決,預定的目標也一一達成。因被張寶山替換了隊長而一直耿耿於懷的王春寶,認識到自己的問題並積極投身於太公湖的旅遊開發後,柳大林對他講的一席話可謂意味深長:「改革初期你沒跟上,這幾年步子可是快了許多。」大林接着又說:「初期的一些莽漢已馬失前蹄了。」這些話語既是對於王春寶等幡然醒悟者的明確肯定,也是對白娃等一類自私自利者的婉言批評。

  經過幾十年的艱苦奮鬥和不懈努力,三山凹村在栗子香紅薯產業的基礎上,引進雲南的玫瑰種植,成立了三山凹玫瑰生產合作社,改制了王春寶的月季基地,成立了三山凹中國月季開發合作社。「就連窪裏種糧食,也採用了股份制的模式。」三山凹還打出了自己五穀豐登的農產品品牌,實現了農工商一體化。這種翻天覆地的變化及其帶給村民的滿足與喜悅,都被採花山妞唱到了歌裏:「三山凹的山來吆,紅艷艷,玫瑰花兒開滿山,三山凹的人來吆,笑紅了臉,小康日子比蜜甜……」

  細節描繪真切而生動

  三山凹村的不斷改顏換貌,既是張寶山、柳大林等得時代風氣的先行者們與時俱進、努力奮鬥的結果,也跟張革兒、友友等青年農民的迅速成長和接力打拚密切相關。他們外出學習先進農業技術,積極引進優質花卉種植,並以建造鄉村公墓、開發生態旅遊等舉措,表現出了不同於傳統農民的新思維與新追求,張革兒後來接替張寶山擔任了村支書,成為三山凹村進而走向振興的新的領路人。由他們的敢作敢為和勇於擔當,作品寫出了三山凹村新一代農民的成長與成熟,以及傳統農民經由他們向現代農民的切實轉型。農村新人的茁壯成長,新型農民的後來居上,預示了三山凹走向新的振興的更多可能和更大希望,這應該是比老舊的村容村貌不斷地改換新顏,更令人為之欣喜、為之振奮的。

  認真閱讀《三山凹》,還可從中讀出親情、愛情、友情對於人的成長的滋潤與制約等多重影響,鄉村基層政治生態的某些渾象狀態以及使人難以辨別和窮於應對,等等。由於作者長期浸淫於生活深處,生活積累與人生感受都十分豐沛,這些故事與題旨,都稱得上真切而生動。但又毋庸諱言,因為作者想要表達的東西太多,寫作中又平均使用了筆力,在一定程度上對於更為重要的主題有所遮蔽。但令人欣慰的是,所有的故事線索都在三山凹交織匯聚,作品終於守住了人的命運與鄉村蛻變相牽相連的大主題,就使得看似繁複雜沓的故事,實際上構成了滿懷心緒的鄉村蛻變的深情歌吟。(本文作者係中國當代文學研究會會長)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