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页 > 艺文 > 正文

六板塊全景式呈現百年革新 「其命惟新」美術展打動觀眾 「從作品中感受中華民族的脊樑和風骨」

時間:2025-05-23 05:02:00來源:大公报

  圖:「其命惟新─廣東美術百年大展(香港)」展廳現場。\大公報記者林良堅攝

  廣東美術在中國近現代藝術史上,開風氣之先,領時代之新,走變革之路,湧現一批優秀的藝術家和美術畫作。為展示廣東美術百年革新歷程,「其命惟新─廣東美術百年大展(香港)」,昨日起在香港會展中心舉行,吸引不少觀眾到場觀看,他們表示,展覽展出的作品很震撼、很難得,不僅是一場藝術視覺的盛宴,更從作品中感受到中華民族的脊樑和風骨。此次展覽是史上最多文物畫作集結香港,現場展出160餘件廣東美術畫作,向香港觀眾呈現百年廣東美術發展歷程,構建大灣區文化交流新篇章。\大公報記者 劉 毅 李兆桐

  「其命惟新─廣東美術百年大展(香港)」匯聚130餘位藝術家、160餘件經典之作,配合大量珍貴文獻、歷史影像與數字化多媒體技術,匯聚六大板塊,沉浸式、全景式呈現廣東美術百年革新歷程。

史上最多文物畫作集結香港

  展覽策劃團隊代表、廣東美術館館長王紹強對大公報記者表示,為了表現廣東畫家的革命精神、愛國情懷等方面,展覽對近現代時期粵港兩地的藝術歷史進行了全面梳理,讓香港的觀眾了解近代以來廣東畫家在國家與民族進步的進程中,不斷探索的革新精神,以及與日俱增的愛國情懷。據了解,這是史上最多文物畫作集結香港。

  展覽將展品按照時間順序,分為六大板塊,第一部分「勇立潮頭─洋畫運動在廣東」集中展示林風眠、李鐵夫、丁衍庸等藝術家的油畫作品。廣東省文聯主席李勁堃和廣東省美術家協會主席林藍在傳媒導賞時介紹,這類作品主要詮釋廣東美術如何開風氣之先,他們留學海外,將西方繪畫技藝帶入中國,是美術界的「先行者」。

  第二部分「藝術革命─嶺南畫派與國畫研究會」則重點呈現嶺南畫派藝術家作品,如高劍父、高奇峰、陳樹人等藝術家作品,他們的畫作「折衷中西,融會古今」,畫風具有鮮明時代特色,注重寫生,突出包容性和創新性。

  第三部分「匕首投槍─新興木刻運動及漫畫」展出抗戰時期的新興木刻版畫作品,以藝術喚醒民眾抗日意志。李勁堃形容,今次展出的版畫作品,蘊含的不僅僅是廣東美術的精神,更是一種時代的縮影。他們在抗戰時期,滿懷創作熱情,用木刻版畫的形式,以筆墨為匕首,以紙張為戰場前沿,喚醒民族鬥志。縱然材質簡陋,有時候甚至將門板取下來去創作,也要堅持創作。

  展覽的第四、五、六部分,「激情歲月─為人民服務 為時代謳歌」、「開放變革─改革開放中的廣東美術」,以及「百花爭妍─創新創造 再築高峰」,通過展出現當代藝術家作品,娓娓道來從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改革開放、構建粵港澳大灣區等不同時期,人們生活的欣欣向榮、美術發展日益蓬勃、創新力源源不絕等態勢。

  粵港美術交流水乳交融

  今次展覽還特設「人間畫會與香港」專題,呈現廣東美術與香港藝術界的獨特脈絡。現場展出廣東美術館收藏的廖冰兄《教授之餐》、香港藝術館藏陳福善作品《自畫像》等,帶領觀眾重溫上世紀40年代,一眾來自廣東和本地的藝術家如何將嶺南畫派革新精神,以及西方藝術思潮等,融入港島文化血脈,為戰後香港美術的多元化格局埋下伏筆。

  展覽吸引不少市民到場觀看。

  從事畫廊行業的黃先生表示,「粵港美術交流水乳交融,我師從海派,與嶺南畫派也有許多緣分。」是次看到出自關山月、黎雄才等大家作品真跡,「讓我眼界大開。」他自己也經常前往內地看畫展,並認為現場的大幅作品很值得感興趣的觀眾來親眼欣賞,「在雜誌上和在現場感受並不一樣,在現場觀看才能體會到畫作的氣勢。」

  來自深圳從事藝術品展覽工作的楊女士對大公報記者表示,今次展覽從作品中感受到中華民族的脊樑和風骨。作品不僅展現了廣東藝術的發展,還記錄百年歷史發展。「我覺得這些藝術家不僅是藝術家,他們亦是在用藝術的方式,告訴後輩不要忘記歷史。」以上展覽觀眾可免費入場參觀,展至6月2日。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