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Art Basel現場的裝置。\大公報記者顏琨攝
瑞銀財富管理亞洲區主席Amy Lo提到,根據他們此前所做調查顯示,巴塞爾藝術展香港展會69%的高淨值人士都在購買新藝術家的新作品,其中不少藏家表示會主要關注藝術新秀和本地藝術。她指出,X世代在購買力和實際銷售額方面是最大的群體,而Z世代的銷售額相比上一代增長了一倍。
作為一位「資深」的年輕藏家,拾壹慈善基金會主席何凡昨天下午一早便出現在展會現場,他觀察到,今年展會現場客流量相比往年更加多,「看起來基本恢復到疫情前火熱的藝術氛圍。」從2008年巴塞爾藝術展落戶香港至今,何凡每年都會參與,而開始進行藝術品收藏則是最近八、九年的事情。
何凡喜歡新材料、具有創新性的藝術品,「他們會給我很多感官上的衝擊。可能是因為這些新材料反映的也是我們當下的藝術。我覺得藝術應該反映它所在的年代,所處的人文社會和整體經濟狀況。」對於初接觸藝術品收藏的新人藏家,何凡認為最重要的是要多看多聽,他強調收藏要以興趣為先、以自己喜歡為主,量力而行,多多關注藝術品背後的故事。
在談及展品內容時,藏家陳先生分享道,今年展覽較往年而言,大師級作品數量顯著增加。「我個人更偏好欣賞知名藝術家的作品,例如本次展出的畢加索完整的瓷盤作品系列。」
陳先生表示,巴塞爾藝術展作為全球四大藝術博覽會之一,能夠長期落戶香港,充分體現了香港在國際藝術市場中的獨特優勢。他認為,與其他城市相比,香港具備自由市場環境、便捷的藝術品交易制度及全球化的文化氛圍,這些因素共同促使其成為國際藝術交流的重要樞紐。「香港需要巴塞爾藝術展,巴塞爾藝術展同樣需要香港。」在陳先生眼中,此類國際性展會不僅吸引了世界各地的畫廊與藏家,也為藝術愛好者提供了近距離接觸多元藝術風格作品的機會。\大公報記者徐小惠、郭悅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