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蝶影紅梨記》將於8月1日至4日在西九文化區戲曲中心大劇院上演。
【大公報訊】香港粵劇藝術團將於8月1日至4日在西九文化區戲曲中心大劇院上演《蝶影紅梨記》,除了邀得當年負責為雛鳳鳴劇團設計配樂和唱腔的朱慶祥擔任榮譽顧問之外,資深紅伶龍貫天亦將擔任藝術總監,引領黃成彬、梁心怡等一眾青年演員演出,觀眾可在全新的舞台設計效果之中,感受唐滌生的不朽浪漫經典。
唐滌生一生創作四百多齣作品,不但善用中國古典優雅的旋律和歌詞,亦能吸收各地民間藝術和西方戲劇元素,有粵劇界「莎士比亞」之稱。唐滌生善於因應演員的氣質和形象創作劇本,尤其是上世紀五十年代他與任劍輝、白雪仙的互動,成就了許多感人的劇作。1957年他就曾自言受到白雪仙才華驅動而創作了《蝶影》:「改編了《琵琶記》與《牡丹亭驚夢》之後……也許白雪仙小姐把趙五娘和杜麗娘演得很生動,使我興奮地在《元曲選》內翻了又翻,希望能翻着一位美人的倩影,再作雪仙的化身……」
唐滌生經歷戰亂憂患和生離死別,這些經歷啟發其人生價值,亦成為他的創作來源。香港中文大學粵劇研究學者陳守仁表示,唐劇中最鮮明的價值觀包括男女平等、自由戀愛、至死不渝,法治和公義等等,縱觀唐劇經典,《蝶影》最大的特色可用「勝利」二字概括,「《帝女花》、《紫釵記》的主角最後只能算是慘勝,但《蝶影》是全面的勝利。謝素秋作為一個歌妓出身的女人,通過自己的鍥而不捨,最終有情人終成眷屬,還反客為主戲弄丞相王黼,這是正義的勝利、痴情的勝利,同時也是謝素秋和唐滌生的勝利。」
陳守仁指,香港近年也有不少新晉粵劇演員和編劇湧現,當中亦不乏優秀有潛質的年輕人如黃成彬、梁心怡等等,他認為關鍵之處,是要跟不同的媒介和形式競爭,粵劇有需要與時並進,不妨嘗試縮短演出的長度,推出一些兩小時版本,或加入更多生活化的場景,拉近與年輕人的距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