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香港中文大學文物館館長姚進莊擔任這次展覽聯合策展人。\大公報記者劉毅攝
芝加哥藝術博物館與香港中文大學文物館聯合策劃香港傳奇水墨畫家及「新水墨運動」先驅呂壽琨作品展「Ink Play: Paintings by Lui Shou-kwan」,即日起至7月16日在芝加哥藝術博物館展覽廳展出,展覽匯聚呂壽琨創作於1957至1974年的畫作,向海外觀眾展示呂壽琨之藝術成就。\大公報記者 劉 毅
是次展覽部分展品為香港中文大學文物館館藏,由香港中文大學文物館館長姚進莊擔任聯合策展人。姚進莊在接受大公報記者專訪時表示:「我們希望來自香港的畫家,能在國際舞台上受重視。通過今次的展覽,希望可以重寫藝術史。呂壽琨藝術具有很多啟發性,他創作的抽象畫,不是為了抽象而抽象,所謂的抽象蘊含理論和脈絡根基,是為了到達更高的禪的意境。」
充滿想像的香港風景畫
呂壽琨擅長運用筆墨的點、線、面元素,並以此藝術語言和表現方式見稱。其於1957至1974年期間創作量豐沛,當時他的作品在英國個人畫展及多地展覽亮相。而是次展覽展出呂壽琨於這段時期創作的37件繪畫作品,包括充滿想像的香港風景畫,如《香島一隅》、《鹿頸村》等,重新演繹經典古畫之作,涵蓋《臨高克恭〈雨山圖〉》等,以及讓人沉思的禪畫,如創作於上世紀七十年代的《禪荷》等。
今次的策展理念,是從中國美學及哲學角度出發。姚進莊闡釋道,呂壽琨真正做到了將中西文化融會貫通。所以當觀眾看到博物館內展出一眾西方藝術家如塞尚、梵高、雷諾瓦、畢卡索、馬格利特、波洛克、德庫寧、克萊福特.斯蒂爾等的名畫,再於另一處看到呂壽琨的畫作時,會發現他的畫作與其他西方藝術家的畫作是「不相伯仲」:「相較西方戰後的抽象畫,多具力量感,而呂壽琨的抽象畫是一種內斂的能量,而這些都源自藝術家本身的修養。」
縱觀呂壽琨的創作生涯,其創作隱含乃至革新了「外師造化,中得心源」等中國繪畫理念,但其藝術道路卻是堅持傳統、寫生、抽象,賦予香港新水墨面貌。「西方的抽象畫,是從現實中抽離。而中國畫中的抽象與現實,並非對立關係。」姚進莊以呂壽琨作品《冷艷三秋》為例道:「呂壽琨畫了菊花,但根莖處是一片墨色,雖不是仔細畫出菊花的每一條枝蔓,而是用寫意的手法表達一種抽象的意境,但觀者都能從中感受到這就是現實世界菊花該有的模樣。」
《香島一隅》啟發觀眾思考
熟悉呂壽琨的觀眾,都會知曉其所畫抽象畫、禪畫,「今次為突破其深厚筆墨功力,策展時更展出其臨摹古人作品,也想藉展示呂壽琨描繪香港風景畫,啟發觀眾思考。因為呂壽琨創作時,不僅是為了傳遞個人情感,作品本身充滿更深層次的藝術思想。」姚進莊闡釋道:「呂壽琨是在活化傳統筆墨功夫,將香港一個普通社區變作一個獨特的地方。」
呂壽琨作品《香島一隅》,觀眾乍一看,以為是一片隱在深山中的世外桃源,但湊近就可發現其描繪建築皆是香港筲箕灣的現代建築,「看似是客觀描述,卻很有內涵。」姚進莊補充道。再如作品《鹿頸村》,雲山霧繞,很是抽象,但去過鹿頸的人會發現,現實所觀之景象,正是呂壽琨作品中所表現之意境。
圖片:香港中文大學文物館提供
展 訊
「Ink Play:Paintings by Lui Shou-kwan」
時間:即日起至7月16日
地點:芝加哥藝術博物館展覽廳
費用:免費,需預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