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五月二十日,因為普通話諧音「我愛你」,成為許多人表達愛意的特別時刻。在「520」氛圍中,關於愛情的討論也變得格外真切。而比利時超現實主義大師雷內.馬格利特的名作《戀人》用獨特的蒙面畫像,為愛情賦予了另一重深意。
馬格利特多次描繪愛情主題,但最廣為人知的《戀人》系列,是他一九二八年創作的一組油畫:其中一幅藏於澳洲國立美術館(附圖),另有一幅藏於紐約現代藝術博物館。畫面上,兩名戀人依偎着,但他們的頭部被白色布幔緊密包裹,看不見彼此的面容,只能憑藉布料的起伏猜測表情。這種「親密中的距離」讓人不禁思考:即使是最親近的人之間,也可能存在難以言說的隔閡。
關於蒙面意象的來源有多種解讀。一種觀點認為,它與馬格利特童年母親溺亡時被布包裹的創傷記憶有關。另一種解釋則認為,馬格利特深受法國小說系列《方托馬斯》蒙面角色的影響,將「遮蔽」作為神秘、危險與自我保護的象徵。無論哪種解讀,蒙面戀人都讓觀眾感受到人與人之間既渴望靠近、又難以完全互通的複雜情感。
馬格利特並不喜歡對油畫作出唯一的解釋。他曾表示自己的畫並不是謎題,也不是心理分析,而是用冷靜和理性的方式,把日常事物重新組合,激發觀眾對世界的思考。
《戀人》看似荒誕,卻深刻地映照了現代人對親密關係、身份認同和情感表達的困惑。畫家用一塊布揭示愛中的神秘與距離。也許,真正的親密並非完全的坦誠,而是帶着對彼此未知的包容,繼續靠近彼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