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人類學家Robin Dunbar說,人類發明語言為的是相互交流,謀求生存。美國記者Kelsey McKinney卻認為,人類是唯一發明了語言以便飛短流長的動物。她在新著《不是我說的:關於流言的大(致)實話》( You Didn't Hear This From Me: (Mostly) True Notes on Gossip)中,將流言定義為「兩人在背後說別人的小話」,也就是八卦。明知是謊言卻惡意散布會涉嫌誹謗。如果為製造恐慌、激化矛盾散布流言則可能破壞公共安全。但在她看來,八卦只是熟人間的「竊竊私語」,存在於「事件和定義間的過渡地帶」,傳播者往往自行發揮,添油加醋,而人類天生就有湊成一堆嘀嘀咕咕的需求。
她認為流言無所謂好壞。作為人類交流的一種工具,它能讓談話人血壓降低,心動減速,享受親密感,獲得安全感,還常被弱勢群體用來對抗當權者。如「米兔」(Me Too)運動中女性私下相互提醒,告誡不知情者周圍有哪些欺男霸女的惡棍。相反,位高者大權在握,為所欲為,無需使用這個工具,因而痛恨不利於他們的流言。為什麼那麼多人愛看「真人騷」?只因這類電視節目提供了圍觀隱私、交流流言的正當機會。但她認為這也是一種「社會學習」,觀眾能藉此了解社會習俗和規範。
顯然,惡人能通過傳播流言作惡。那怎麼能判別流言無傷大雅甚至有益於人,還是會帶來不良後果呢?作者只說,如果說了此話心中不適,覺得語調有問題,那你可能踏過了不可逾越的紅線。我想,最重要的是每個人聽到傳言都該捫心自問:哪些是事實,哪些是演繹,誰才能發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