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页 > 艺文 > 正文

文藝中年/牛眼的故事\輕羽

時間:2024-05-22 04:03:33來源:大公报

  有些粵語俗話確實傳意傳神,令人會心一笑,但卻並不太多人理解俗話背後的來源。例如從前我聽過形容眼神凌厲的人是「牛咁眼」,眼睛細小的人是「矇豬眼」,但為什麼會用牛及豬的眼來作界定?直到近期兒子學校實驗課要求購買牛眼,我要為兒子四出奔走,方才又上了寶貴一課……

  「老師要我們分組,每組去買一對牛眼,後天用來做解剖實驗。我答應了我的組員由我負責購買……」某天兒子放學回家對我說。我當然沒有責怪兒子為何會自願承擔這「重任」,因為學生放學後才到街市已經接近傍晚,街市的肉販早已下班,買不到肉類,更何況是罕有的牛眼?這責任最終只落在家長身上。我太太白天要上班,外傭不懂得如何購買,家裏能夠負責的只有我……然而,由一位素食者到街市購買牛眼,情何以堪?

  「街市肉販說難有新鮮牛眼,要不就是預訂,但起碼兩至三天後才有貨。我買了一對豬眼,你如實告訴老師吧。」我在家居附近幾個街市奔走後,確定沒法買到牛眼,於是我買了豬眼給兒子,以為可以作為「替代」。翌日兒子帶着豬眼回校,中午便在學校打電話給我:「老師說豬眼太細小,不能做解剖,牛眼才夠大,解剖後才可看到內部結構……」這刻我才知道「牛咁眼」和「矇豬眼」的分別。

  我馬上出動跨區至其他街市,都是徒勞無功。「現在每區每天大約只供應兩頭活牛,你到其他區域再試吧。」肉販店主如是說。另外,店主說中學每年大約在這期間,初中的科學課堂都會做解剖實驗,故此學校都會集體預訂牛眼,個別家長是不容易自行買到。為了向兒子負責,我從將軍澳至觀塘、牛頭角,然後再到旺角區,幸運地在某街市買到一隻牛眼。我認為家校合作是應該的,但學校老師如能提早通知家長作出安排,家長便可更有效提供協助。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