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春的香港,乍暖還寒,剛剛經歷了三月的「最冷一日」,又驟然升溫,溫度升高帶來的水汽形成了濃霧,回南天籠罩着城市。家中也濕氣濃重,不如索性霧中爬太平山,或許還不會遇上過多的人潮。
太平山的山風與樹蔭,成為周末獨特的註腳。不過最讓我記憶深刻的,或許還是在上山路上,擺賣糖葱的阿叔。糖葱,是一種源自潮汕的吃食,其實並沒有葱的成分,但因形狀似葱,因而被人喚作糖葱。白糖製成的糖葱加一張白麵皮,就成了一份「糖葱餅」。糖葱餅因其製作並不複雜,原材料也只有白糖與麵粉,因而成為舊日香港頗普及的吃食,小販在街邊叫賣,給顧客的時候再加上點芝麻與椰絲,一份「豪華版」的糖葱餅就此誕生。
隨着一棟棟高樓拔地而起,街邊已經鮮少有這些「走鬼檔」的生存空間,就算偶爾能看到街邊擺賣的,也大多是糖炒栗子與烤紅薯。
可是在爬太平山的山路上,一直能看到一位擺賣糖葱的大叔,他總是推着一個小車,就在盧吉道與夏力道的交匯處。疫情期間,他擺賣的商品還稍顯單一,只有糖葱餅一類,盛惠十港元一包,小車也頗顯陳舊。疫情後,或許是豐富了品類,又或者是內地遊客逐漸增多,阿叔的車明顯變大,也多了一些用塑料包裝包裝起來的懷舊小食。不論是登山的人們,抑或是環山而行的遊客,許多都會順手帶上一包。這不,一班身着「灣區爬山愛好者團」,操着普通話的遊客也來到了阿叔身邊,或許阿叔已經與太平山的落日晨曦一道,成為了登山者眼中每次必看的風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