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页 > 艺文 > 正文

樂問集/記大灣區青年管弦樂團首演\周光蓁

時間:2023-08-14 04:03:05來源:大公报

  經過一年的籌備、兩星期的密集訓練,一個由粵港澳青年精英樂手組成的「大灣區青年管弦樂團」,上周五奏出歷史的第一音。(見附圖)

  這個由香港演藝學院籌劃,經過嚴格面試,以本校學生,結合廣州星海音樂學院、澳門青年交響樂團等年齡十六至二十四歲樂手們,組成一個近九十位成員的四管編制樂隊。

  八月十一日晚在賽馬會演藝劇院舉行的首演,氣氛熾熱。在座賓客,包括一眾導師們,都熱切期待烘培出的音樂盛宴。音樂會演出的三首作品,各有不同意義,背後藝術團隊的功勞,值得一讚。

  以譚盾二○○九年創作的《互聯網交響曲——英雄》開幕,既有該曲集各地精英演奏的寓意,也有當今網絡新生代的意義。短短五分鐘,燈光配合音樂從全黑漸強到光明,敲擊和銅管聲響尤其鏗鏘,其中小號獨奏安排來自香港的成員奏出。據聞之後到澳門、深圳、廣州巡演時,輪流由聲部中的當地成員吹奏獨奏。此舉盡顯主辦者心思。

  接着的貝多芬三重協奏曲巧妙地安排粵港澳獨奏家擔綱演出。分量最重的大提琴獨奏由香港代表洪嘉揚演奏,這位剛剛在耶魯完成碩士學位的獨奏家與廣州十六歲小提琴天才李金珠,多番二重奏唱和,悅耳悠揚。同樣剛剛在寇蒂斯音樂學院畢業的澳門代表張海量的鋼琴樂段,無論獨奏或重奏都發揮極好。加奏的德布西鋼琴三重奏慢板樂章有若炎夏的一道清泉。

  下半場的《新世界》交響曲在蔡敏德精準指揮下,各人抖擻以赴,木管、弦樂都表現出色,只是銅管稍露疲態。加奏的《彩雲追月》更是錦上添花,為首演畫上帶着微笑的句號。

  音樂會在香港電台第四台「大灣區音樂廳」節目有限期播放,敬請留意。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