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页 > 艺文 > 正文

文藝中年/從武生說起\輕 羽

時間:2023-07-25 04:03:20來源:大公报

  疫情穩定生活復常,今年的中國戲曲節煞是熱鬧,作為本地觀眾,筆者當然要支持香港的粵劇,況且「粵劇武生藝術專場」包含多齣戲碼,既有折子戲,亦有足本演出,全都是武生的首本戲,令人期待。

  可能有些年資較淺的觀眾會將粵劇武生與小武相提並論,其實二者是不同行當,即是不同的角色崗位。現代大部分學者都認為粵劇的行當制度源自湖北漢劇「十大行當」,當中首推「公腳」,其次便是「武生」。根據黎鍵的著作《香港粵劇敘論》所述:「武生亦稱鬚生,多掛白鬚,亦稱老生……粵戲早期以武生為『騎龍武生』,在戲單中掛頭牌……」由此可見,武生的崗位何等重要。小武則是專演較年輕的武場角色。

  香港戲迷最熟悉的武生應是靚次伯,現在經常演出的粵劇,不少劇目的武生行當都由靚次伯「開山」(即是首演)。是次藝術專場由廖國森擔任藝術總監,並擔綱多齣戲碼,例如《十奏嚴嵩》《碧血寫春秋》《包公夜審郭槐》,全部能夠展現武生的氣派和造功,可說是難得的展演。

  筆者特意選看了首晚節目,先以《六國大封相》作為開台例戲。《封相》原以正生扮演的蘇秦為第一主角,但自清末粵劇藝人鄺新華參演的關係,《封相》演變為武生扮演的黃門官公孫衍為主要演員,因此便以武生功架為主要表演。廖國森早年曾獲靚次伯執手指導武生功架,其髯口功夫嫺熟精到,用兩指向上彈出白鬚,飄下時輕盈不亂,乃是公孫衍其中一項表演特色。廖國森「坐車」亦盡顯腰功與腿功力量,即使真實年齡不輕,但演出仍然泰然自若。是次《封相》尚有幾位名伶參與演出,但是其他角色明顯行當不齊全,由此而顯出香港粵劇青黃不接、人才不足的情況,令人遺憾。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