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页 > 艺文 > 正文

文藝中年/《小島.餘香》\輕羽

時間:2023-05-17 04:25:38來源:大公报

  一九八六年,我剛開始接觸戲劇藝術,得悉本地的香港話劇團定期表演。那年頭,也不知道是什麼情況驅使之下,我在香港大會堂高座演奏廳觀賞了一齣小型話劇《榕樹蔭下的森林》。該場地本來是用作鋼琴表演,觀眾席只有百餘座位,演區就是三角鋼琴般大小的空間。《榕》劇只有一男一女兩位演員,編劇似乎並不着意敘述故事,旨在表達男女主角的關係和心境,故此至今我對劇情已經模糊。後來,我知道《榕》的編劇是潘惠森,他在一九九三年撰寫了另一齣二人話劇《小島芸香》,其後多次被不同劇團搬演。

  潘惠森在本劇季接任成為香港話劇團第六任藝術總監,劇季開幕演出《小島.餘香》就是翻新自《小島芸香》,為話劇團帶來了新的氣象。

  我覺得潘氏以往最受觀眾歡迎的編劇作品,主要分為三大類型:借地道香港生活為背景,融合文藝和通俗語言於一爐的劇作,例如「昆蟲系列」各作品。其中的《螞蟻上樹》,透過市場推銷員與茶客的關係變化,反映了市民在不景氣市場之下的困境。另一方面,潘氏撰寫的歷史人物劇,既反映時代巨輪的氣勢,同時能夠藉獨特人物的觀點反思存在之道,《親愛的,胡雪巖》乃其中代表作。

  不論是「芸香」或「餘香」,都屬於潘氏的另一類文藝小品劇作。全劇沒有特定時空或背景,人物亦不見得具獨特個性。然而,編劇透過細緻的描寫筆法,富想像力的象徵寓意,整體呈現穿透時代和環境的戲劇語境。男女主角本來各自追尋不同的人生,偶爾相遇於小島之上,生命互相影響而引發更多不可預期的未來。「餘香」沒有什麼大道理或主旨,正如藝術需要經歷時間洗滌,才可逐漸淨化人心。

  《小島.餘香》有別於話劇團以往多個劇季開幕的熱鬧或大堆頭劇目,反映劇團希望加深藝術對市民的薰陶,令人欣賞。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