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页 > 艺文 > 正文

墟 里/好吃難吃\葉 歌

時間:2021-10-22 04:27:00來源:大公报

  為什麼有人無辣不歡,儘管辣椒帶來的其實是痛感?為什麼不少人對昆蟲入菜不能接受?為什麼臭豆腐、藍乳酪等「小眾」菜式在不同人群面前受到熱烈擁躉或強烈抵制?

  食品文化學者Paul Rozin到墨西哥某嗜辣如命的村莊調研,發現這裏哪怕五歲的小孩都愛吃辣。但村裏的狗只有餓得受不了,萬不得已才會吃辣味食物。他說,這是因為人類獨特的享受「良性自虐」的能力。正如坐過山車,看恐怖片,儘管過程令人難受,但我們理智上知道無害自身,就更能享受事後的輕鬆感。

  學者Rachel Herz則指出,厭惡的感覺是後天習得的。昆蟲入菜沒有任何壞處,反倒能提供富含蛋白質、成本低的極好食物。東南亞、非洲的民眾有食用昆蟲的長期傳統。油炸知了、燒烤蟋蟀滋味好,營養高,有望成為未來匱乏時期最佳的肉食替代品。我們厭惡糞便、臭鼬、蜒蚰、昆蟲,主要是因為童年家庭教育造成了根深蒂固的相關不良聯想。

  其實,人對同一種氣味的反應可能大相徑庭。她本人受母親影響,將臭鼬氣味與美麗秋景、家庭聚會聯繫在一起,一直覺得好聞。由此推斷,中國人聞到臭豆腐的氣味,可能馬上聯想到秋冬街頭溫暖的橘色燈火,適口充腸的夜宵小吃,和洋人觀感大不相同。同理,「成熟」的乳酪氣味可能讓同胞作嘔,但會令西人老饕垂涎欲滴。

  最後,人自然而然排斥「外來異物」。口水在自己嘴裏不覺得噁心,一旦吐出則馬上與外部污染掛鈎,讓人退避三舍。人對熟悉的食物接受度高,厭惡陌生、「異端」食物,也是自我保護的潛意識在起作用。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