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页 > 艺文 > 正文

食色判答/封缸肉

時間:2021-09-14 04:27:26來源:大公报

  像封缸肉這樣的小眾菜,在食材不缺、製作工藝先進的當代社會絕對是卑微的,哪怕自成一派也只能守住小小的門臉,沒有吆喝不立招牌,等你發現的時候低調招招手「我在這呢」。

  第一次吃封缸肉,滋味足到我眼裏再容不下其他菜。本尊起源於西北河套地區,彼時生活水平落後,為了讓好不容易拿到的肉能保存得久一點,人們就把它放到罎罐裏封存住,加入鹽和香料,什麼時候打開,都是一道硬菜。如今看來,這位「古早偶像」已經被逐漸邊緣化了,在處處講新鮮,家家論時令的當下,罎子裏封住的肉,總透着一股不合時宜的迂腐。

  新鮮當然是美味的規律之一,但新鮮的反面,也不一定要急於撇清關係。就像走在時間這一端的我們和留在那一頭的歷史,兩邊相映成趣,無需厚此薄彼,也只有看到了另一面的印記和表情,才能不負未來等待中的深情。從這個角度上說,封缸肉的美妙之處在於,留住的是時間,調配的是過往人和事的眷戀。一片肉切下來,從橫截面上就能沁出勞動的自豪感,紋理在煸炸後閃閃發亮,沒有多餘油脂,又能帶着溫潤的口感,略帶嚼勁肥而不膩。閉上眼似乎都能復原這全力以赴的大場面:炸肉、滾鹽、碼緊,到最後熬好豬油慢慢倒入缸中封住肉,焦香油亮中,讀出一氣呵成的讚美詩。

  上桌的封缸肉,多是切成薄片後炒製,肉片已經沒有多餘水分,跟配菜過招幾個回合,入口竟有接近鮮肉的神奇。跟配菜的爽脆一起嚼出靜美馥郁,非要形容一下,就是有濃有淡,有乾有濕,融合在一盤裏,驟然從新派都市,跳到了悠閒鄉野。不管身在何處,兩口走回家。也許這頓飯,封住的不是肉,而是偷偷獨美的那一點小心思。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