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页 > 艺文 > 正文

閒性閒情/漢初絲帛展藝能\李英豪

時間:2021-01-29 04:24:16來源:大公報

  年輕時,渴望能夠走絲綢之路,發古思之幽情。我國先民早於公元前三百多年,已盛產十分精美的絲織品,是全球最早養蠶、繅絲、織綢、製絹的國家;不但被稱為「絲國」,亦有「衣冠王國」的美譽。可惜古服保存不易,隨歲月殘爛破損,難以傳世。古代服飾,可說是我國文化史不可分割的重要部分,反映各個時代的藝術、思想、經濟、歷史、人民生活、習俗、政治、宗教和社會實況等。寫了《邊城》和《湘行散記》等七十餘種文學作品的前輩作家沈從文(原名沈岳煥,苗族人),於人生最後三十多年,也在歷史博物館和社會科學院中,專心研究中國絲綢和古代服飾,經手過眼有關的各類出土文物數以萬計,不斷地比較探索,從珍罕文物中作正確理解和證明,努力不懈,實事求是求真,其精神使人敬佩。他體驗出我國古代服飾的文化價值。

  湖南長沙的春秋和戰國楚墓,多次出土絲絹、紗、羅、錦等品種織物,證明先秦時期該區的絲綢織造工藝已達甚高水平。使人驚詫的,還是一九七二年至七三年底於長沙(古稱「臨湘」)東郊五里牌外馬王堆出土的大量漢代絲織物,品類齊全,花樣新穎,包括西漢的絹、綺、羅、紗、錦、繡和組帶,比較前朝複雜進步,更多姿多彩。獨特和重要的發現不少,較矚目的除了富立體效果的絨圈錦,以及「輕紗薄如空」、「舉之若無」的素紗禪(單)衣外,還有五幅帛畫;其中長達二百多厘米的《儀仗圖》,場面盛大,人物車騎變化多端,形象和神情突出,彩繪敷色富麗典雅,線條精確流鬯,剛柔虛實互濟,條理分明,甚至懂得使用勾勒法和沒骨法相結合,實屬漢初藝術奇葩。此帛畫成為馬王堆出土文物的標誌。個人更欣賞的,是另一漢初帛畫《非(飛)衣》(或稱「銘旌」、「畫幡」),長逾二百厘米,是「T」字形(附圖),是西漢墓主內棺上的覆蓋物,彩繪精美絕倫,想像力豐富,分三大部分,象徵天上、人間和地下,充滿神話意象。帛畫形如短袖長衣,原本是畫面向下覆於蓋板上。海神、鴟龜、鰲鯤、天豹、仙鶴、蒼龍、金烏,加上人身蛇尾的仙人騎着飛簾(怪鳥)神獸,彷彿把人帶晉升天後的虛幻世界。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