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页 > 艺文 > 正文

十八彎/正在消失的老廣州/關 爾

時間:2020-08-18 04:24:24來源:大公報

  對於土生土長的「老廣們」來說,一天應該是這樣開始的──

  晨光初展,人聲漸次鼎沸,上學的孩童成群結隊在廊道奔走追逐。八和會館的電視裏有播不完的「粵語殘片」,幾個街坊攜着茶壺踱到銅器舖前坐下聊天。及後,各家鍋碗瓢盆開始密密作響此起彼伏,誰家清炒芥藍,誰家雲耳蒸雞,隔着通透趟櫳一清二楚……

  筆者此前曾遇到旅居海外多年的僑胞關先生,懷着尋根之夢的他回穗懇親,本想找回兒時的回憶,卻發現老城的文脈、肌理、韻律,在推土機的轟鳴中幾近消失殆盡,一個個大紅的「拆」字,洋溢着與先人決絕般的離愁別緒。「見證了歷史的風雨和人世的悲歡,這些老街區都是有靈魂的。」關先生壓抑不住傷感,「建築一拆,情就散了,拆房子其實拆的是人情啊。」

  這是一座有故事的城市,廣州的歷史最早可追溯到春秋戰國時代的南武城,幾乎每條街道都寫滿歲月的滄桑──六榕路以北宋蘇東坡的墨寶而著稱,崔府街有南宋崔與之歸家的足音,法政路有明代湛若水講學的身影,越華路可傾聽清代書院的琅琅書聲,騎樓街可重溫民國時代的紅塵喧嘩。

  三十幾年來,「舊城改造」運動長風一振,用玻璃幕牆包裝的「水泥森林」,以雷霆萬鈞之勢,擴張它的地盤。與此同時,西關大屋、東山別墅、大小馬書院群,這些代表廣州文化血脈的歷史建築,有的蛛網密結,有的花窗蒙塵,更有的被拆得支離破碎,寥落景象令人唏噓。

  看得見的,是趟櫳、滿洲窗、花街磚、酸枝椅的逐漸消失;看不見的,則是嶺南特有的市井生活氣息日益遠去,更慢慢扯斷了海內外「廣府人」與故土間的感情維繫。

  曾經對「尋根之旅」滿懷期待的關先生最終失望而歸了。「如果我們不能學會如何與歷史相處,老廣州乃至全中國的傳統習俗將會隨着老建築一起消失,那時我們將變成無根的人。」

  邱吉爾有句名言:「你能看到多遠的過去,就能看到多遠的未來。」城市的個性,來自它不可複製、不可取代的歷史。如何在發展和保護之間取得平衡,值得我們深思。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