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页 > 艺文 > 正文

以夢為馬/文藝副刊的革新/管 樂

時間:2020-08-07 04:24:27來源:大公報

  在流量掛帥的當下,一份報紙的文藝副刊該如何革新才能在新媒體時代擁有立足之地?這是近一段時間在着手改革傳統副刊品牌「大公園」「小公園」時我一直在思考的問題。

  這些天翻讀前輩報人徐鑄成的著作《報海舊聞》,其中憶及老友何心冷主持「小公園」的軼事,多少讓我有些撥雲見日之感。

  我們談論《大公報》副刊歷史時,很容易忽略何心冷。事實上,作為「小公園」的創刊編輯,正是他的辛勤耕耘與傾力探索,提升了這個新板塊的社會地位和影響力,使之逐漸能與新聞版面比肩。

  在一九二八年元旦的發刊詞《我們的公園》中,何心冷寫道:「只要能使大家安安靜靜地領略一些自然的趣味,不求其他。有花隨你玩賞;有鳥伴你歌唱;有高高的天空,任你長嘯;有密密的濃蔭,任你狂哭。」可見,「小公園」的設立初衷便是有趣味。

  如何做到既有趣又避免落入只供人茶餘酒後消閒遣興的俗套呢?這位經驗豐富的副刊編輯進行了不少在當時看來頗屬大膽的舉措,比如:設立諷喻專欄,連載文學作品,甚至包括普及琴棋書畫花鳥蟲魚等「冷知識」,以及刊登純粹搞笑的笑話漫畫,這些五花八門的內容加之靈活的版式,讀來不僅饒有趣味,還能對生活起到切實的指導之用。

  徐鑄成在回憶文章裏這樣評價何心冷主編的「小公園」:「活潑多樣,雖不是文藝氣息很濃的,但也遠比上海報的《快活林》等的格調為高,兼收並蓄,受到中等程度讀者的廣泛歡迎。」這些其實都基於何心冷對讀者閱讀喜好的熟稔於心。

  回看歷史,並非僅是艷羨過去的歲月,更是為了關注當前,通過反思,希望能為未來尋找光亮。老一輩報人的成功經驗告訴我們,副刊題材不能僅限於風花雪月,針砭時弊、月旦人物的傳統還得繼續,而體裁也可以變着法子多樣化。只有百花齊放,才能受到更多讀者的青睞。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