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页 > 艺文 > 正文

閒性閒情/裁金碧以飾璫/李英豪

時間:2020-06-26 04:24:20來源:大公報

  歷來,我國唐三彩珍品交相傳頌,蜚聲國際;明、清的官窰青花和彩瓷器往往拍賣至天價。無疑它們皆值得觀賞和重視,但大多數人卻忽視了我國古代另一種文化藝術瑰寶,它們也是社會、歷史和建築方面的重要遺產。一些人以為僅屬殘磚敗瓦,無甚價值,那就大錯特錯,顯出無知和淺見。筆者指的是秦、漢的瓦當。陳直引班固《西都賦》:「裁金碧以飾璫」,認為瓦當位置正當榱頭之上而得名;施蟄存更補充,指「當」字即「擋」的初文,是遮擋、阻擋和抵擋的意思,是我國古代建築檐頭筒瓦前端的遮擋和蔽護,同時固定與擋住上瓦不致滑下。

  我國用瓦當始於西周,初創期較原始,是半圓形狀,一般飾以簡單的繩紋或重環紋,自然而真樸,但缺乏內涵。目前發現最早的瓦當,是河南洛陽和河北燕下都(今稱易縣)等東周城址出土的半圓瓦當。到了秦代,發展為圓形,至漢代更流行。秦始皇陵出土的「瓦當王」,橫長達六十一公分,是目前發現的最大瓦當。秦代宏偉的宮殿群早已隨殘酷的歲月蕩然全毀,但從咸陽、西安和臨潼等地大量瓦當出土來看,大可聯想當年的建築規模是怎樣宏偉和豪華。那些圓瓦當不但實用,而且注重多姿多彩的紋飾,題材廣闊,但皆簡練概括、古拙傳神,富韻律感,不只是美化建築物,更是具有時代性的獨特藝術品。不少圖形源自大自然、動物和植物,例如附圖,是出土的秦代雙鶴紋泥質瓦當,雖然經歷二千多年水侵土蝕致變色和周邊殘缺,但簡勁原始的象徵式圓紋仍清晰可見,線條的組合帶抽象卻傳神,主要仍採取當時慣用的中軸近於對稱形式。圖形使人聯想起西漢路喬如《鶴賦》中所形容:「舉修距而躍躍,奮皓翅之翻翻。宛修頸而顧步,啄沙磧而相歡。」這類變形動物紋源自古青銅器和玉器,與古圖形璽相似。秦始皇陵和遼寧興城秦宮遺址出土的巨型半圓瓦當,也是飾簡古深邃而轉折得體的變形夔紋。秦早期流行單一動物紋,後來才組合多種動物(如卷雲紋「四獸」瓦當)。至於文字瓦當(小篆為主)絕少,要到漢代始盛行。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