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页 > 艺文 > 正文

知見錄\撿漏秘籍\胡一峰

時間:2020-02-24 04:24:04來源:大公報

  老輩讀書人大都有逛舊書肆的習慣。隨着公共圖書館發達,私家藏書式微,舊書的場子也在縮小。最大的衝擊還是來自於網購。網上也有不少二手書店,「孔夫子舊書網」便為個中巨賈,近年又興起網上微拍,故紙舊書,儼然成一大市場。

  書話或學人回憶中常有記載,昔日的舊書店的老闆、店員知識淵博,甚或專治一學,卓然大家。余生也晚,無緣得見。十多年前,我工作單位不遠有家「中國書店」。午休時間,便踱過去翻書。曾見一老者,為該店退休之老店員,精通東歐諸邦歷史語言,返聘回店專事整理收購來之外文圖書,為之書寫中文書名,酌定售價。

  本以為今日已無這樣人物。不料,月前,逛某舊書店,店內圖書雖乏善可陳,卻在舉辦別有趣味之「老物件展」,多為家常日用之物,最尊貴的是一輛威風凜凜的「老鳳頭」。一位年輕店員向顧客介紹其來歷,以及零件特色,頭頭是道,仿若一部自行車入華史。不由大嘆,一事一物,皆為學問,只問有心無心。

  如今聚集於網絡的舊書商中,也是高手如雲。我加入過幾個舊書交流的微信群,十分熱鬧,有時忽曬出片紙,群友各顯神通,考訂某人某事,令人見識大漲。

  淘舊書的樂趣,本是多方面的。「撿漏」(用便宜價錢買到珍貴的東西)亦是其一。有位朋友說,現在很難撿到漏了。賣書之人縱然文化不多,只要手勤,好書的價值,上網一搜便知。即便一封舊信札,寫信或收信人但凡稍有名望,也能搜個明明白白。互聯網的信息「拉平」作用,於此又見一斑。

  即便如此,以我想來,舊書故紙之「漏」,本與文玩古董不同,價值亦因人而異。據說,王國維有一次買到一本舊書,回家欣喜若狂,如撿大漏,因書中夾了一頁「廢紙」,大有助於其研究學問也。換了一個人,這樣的「漏」,可能就沒興趣撿了吧。原來,把「漏」當作興趣之滿足,撿漏秘笈就握在了自己手中。

逢周一、三、五見報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