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页 > 艺文 > 正文

瓜園/書櫉與書廚/蓬山

時間:2019-09-28 04:24:28來源:大公報

  古代藏書家的雅號很多。譬如東漢曹曾,怕書籍毀於戰亂,於是築石為倉來藏書,號「書倉」。隋朝公孫景茂,博覽群書,人稱「書庫」。唐朝李泌,藏書多達三萬卷,名曰「書城」。所藏經、史、子、集,分別用紅、綠、青、白四色骨籤標之,以示區別。韓愈作詩頌揚他:「鄴侯家多書,插架三萬軸。」

  宋代趙元考過目不忘,世稱「著腳書樓」,翻譯為白話文,就是一座可以移動行走的圖書館。陸游在山陰家居時,建造了一個書房,自命為「書巢」。

  而最常用的,無疑是「書櫉」(也作「書廚」,兩字通假)。北宋吳時,才思敏捷,文章恣意揮灑,落筆立就,當時的國學、太學兩大學府的學生給他起了一個雅號「立地成櫉」,上升到頂禮膜拜的程度了。兩宋之際抗金名臣李綱,也以博覽群書、學通古今,而被尊稱為「書櫉」。

  明初史學家陳濟,博學強記。某次,其長子想考考父親的記憶力。陳濟找出一本《朱子全書》,讓兒子隨便抽一篇,提示首句,陳濟便能朗誦終篇,不誤一字。明成祖稱陳濟為「兩腳書廚」,將他從一介布衣直接召為編纂《永樂大典》的「都總裁」。

  不過,「書櫉」也有另一面含義。南朝的陸澄,也以讀書多而聞名,但卻「讀《易》三年不解文義,欲撰《宋書》竟不成」,同僚王儉譏笑他是只會死記硬背、囫圇吞棗的書呆子,奉送他一頂「書廚」的帽子。

  而今又有一種「書廚」(此「廚」乃是廚師之「廚」,非通假之「櫉」)。自媒體氾濫,網絡搜索又方便至極,無需搬梯子翻書架,許多寫作者未經煉字謀篇的訓練,又不必擔心篇幅限制,於是乎寫文章時引經據典,東抄西錄,正如一個蹩腳的廚子,雞鴨魚肉葱薑蒜一鍋亂燉地傾倒在讀者面前。卒然一讀,好似迎頭挨了魯提轄三記老拳,眼前暈乎乎,耳邊嗡嗡響,實在難以下嚥。

  gardenermarvin@gmail.com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