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页 > 艺文 > 正文

人與歲月/大師的背影/凡 心

時間:2019-05-22 03:18:15來源:大公報

  貝聿銘去世了,他留在世上的代表作品卻與世長存。

  建築體現了建築師的生命。一座出色的建築,代表了時代風貌,表現了建築師的美學追求和哲學思考。這是當代人的財富,也是一筆文化遺產。

  貝先生是公認的建築界大師。他走了,才讓我們對他有了更多的了解。

  與一些久居外國、早已不提自己華人身份的人不同,貝先生一直強調自己雖在紐約住了七八十年,但骨子裏還是中國人。他把少年時從中國文化的得益銘記心頭,並以「中」這個具鮮明民族色彩的漢字為兒子們命名。

  香港中銀大廈屹立維港,一直都只道她造型獨特,劍指雲端,卻不知在當年中英談判的敏感時刻,貝先生有一份中國情的思考。他希望中銀大廈能代表中國形象,克服了地形受限、資金短缺的困難,以幾何構圖、光線參與的構思,為香港留下了具代表性的建築瑰寶。

  我曾去過羅浮宮,面對金字塔新式建築與原羅浮宮對比,浮想連連。今天我們才知道它曾被認為是一個中國人對法國文化的大不恭,貝先生因此而遭法國人吐口水。但大師認為「批評是需要時間證明的」而堅持初心,為今天的法國爭得了一份世界文化的珍寶。

  去年深秋去看過蘇州博物館,這座被貝先生稱為「小女兒」的建築果然更具江南女子的雅致風情,貝先生把幾何光線設計理念與蘇州園林傳統巧妙地合二為一,深注了貝先生對蘇州「根」的鄉情。

  約上世紀八十年代初,我曾近距離地見過貝先生。那時貝先生訪穗,家父代表地方接待貝先生,有一晚是陪同他在中山紀念堂觀摩一場歌舞。單位給家屬發了幾張票,座位恰好就在貝先生的座位後幾排。入座時,家父向貝先生介紹坐後一排的單位同事,貝先生回頭客氣地和他們寒暄,笑容真誠親切。

  演出期間我只能見到貝先生的背影。

  從見到這個背影開始,我開始關注貝先生的創作和故事,認識了一位當代的建築大師。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