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页 > 艺文 > 正文

文藝中年\百年「五四」\輕 羽

時間:2019-05-06 03:18:22來源:大公報

  今年是「五四運動」百周年,可是香港好些年輕人對此運動的認識不太深。事實上,「五四」及其後的新文化運動,對現代中國都有極重要的影響。香港的學校在殖民地時期並沒有認真傳授「五四」的詳情和精神,致使年輕人沒有得到很好的教育。而我對於「五四」的最深印象,卻是來自香港的戲劇舞台。

  二○○一年十一月,中英劇團應康文署「中國傳奇」藝術節邀請,在葵青劇院演出創作劇《幸遇先生蔡》。該劇特邀剛於去年逝世的內地著名戲劇家沙葉新撰寫。在這之前,「沙老」編劇的《耶穌.孔子.披頭四連儂》和《尋找男子漢》,都曾在香港舞台以粵語演出,極受觀眾歡迎。所謂「先生蔡」即是英文Mr.Tsai的意思,《幸》劇講述當年北京大學新任校長蔡元培的事跡,對香港觀眾而言是一個罕有的題材。

  蔡元培主張學術自由,兼容並蓄。《幸》劇上半部分交代他剛到任北大之時,與其他資深教授之間的學術爭議。蔡元培雖然有個人主張,但同時亦尊重各資深教授。舞台之上,他與學者辜鴻銘教授便有一段精彩辯論。直到演出下半部分,北大學生因為北洋政府在巴黎和會沒能力推翻喪權辱國的「二十一條」,故此決意示威抗議,蔡元培為此一直守護學生的安全。近期剛卸任中英劇團藝術總監的古天農,當年在舞台上親自飾演蔡元培,其剛柔兼備的角色個性,令中國教育之父的形象在舞台上栩栩如生。

  《幸》劇當年在港只演出了五場,自此之後便未曾再公演,實在有點可惜。劇團當時邀請了一些在香港高校就讀的大學生,客串飾演劇中的北大學生,好讓年輕人能夠感受當時愛國學生的情操。本月起至六月初,康文署亦舉辦「五四運動與中國現代戲劇」講座系列,由浸會大學的盧偉力教授主講,藉此介紹與「五四」有關的戲劇藝術知識,年輕人實在不應錯過。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