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人形容意念,有一個俗語叫「點子」,這個詞不知道從何而來,卻非常形象生動。
「點子」,即是微不足道的一個東西,用點子形容意念,就是說,那在人腦浩如煙海的思緒中,只不過是微塵芥末一般的存在,它小到未必能分辨,一閃而逝,稍不留意它就溜走了。
它那麼小,滑不溜手,很可能剛冒一下頭就跑得無影無蹤,可能來一次就永遠不再來。一開始它可能很模糊,捉摸不定,你只有適時抓到它,把它放大了,前後左右去端詳它,然後它才會成為一個有用的東西。
為什麼人會有「點子」?大概還沒有科學解釋。它原先是放在什麼角落,是基於什麼機緣才冒出來的,為什麼你有這個點子,而別人沒有,這些都沒辦法回答。
我們形容某人,說他鬼點子多,那意味着另外一些人是沒有或較少鬼點子的,人與人的差別,有時就表現在「點子」多與少之上。點子多的,一般被視為聰明一點,點子少的,或許腦袋瓜就沒有那麼靈光。
點子多與少,是決定於先天遺傳,還是與後天的修養見聞有關?
有了點子,還要有處理點子的辦法。如何把握一個突然冒出來的點子,把它抓牢了,仔細去考察它,將它發展成一種有用的東西,這才是最根本的。
善用你的點子,是一生的功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