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轉眼秋天已至,若論這個季節最受歡迎的海鮮,龍蝦絕對榜上有名。不管是西貢的海鮮街,還是鯉魚門的大酒樓,只要一想到那飽滿鮮甜的龍蝦肉,很多人就按捺不住了。但龍蝦雖好,種類卻繁雜不一,從澳洲到波士頓,從加勒比到墨西哥灣,恐怕真的要來一次「人口普查」才算不辜負了美食。
龍蝦根據生長地域不同,通常可以分為冷水和暖水兩類,當然,頭上那大大的蝦鉗就是明顯的標誌。冷水龍蝦偏愛棲息在相對冰涼的海岸,比如美國的波士頓大龍蝦,加拿大、蘇格蘭龍蝦等。牠們的蝦鉗巨大,甚至能佔到整個身體的近一半重量。而暖水龍蝦則沒有蝦鉗,生長在相對溫和的水域當中,也是生物學上科班出身的正規血統。除了日本、加勒比地區,最經典的要數澳洲大龍蝦,通體火紅分外誘人,因為沒有了蝦鉗,蝦身自然更加飽滿多肉。相較於波士頓龍蝦,價格也會稍貴一些。不同的生長季節龍蝦的肉質和口味會發生極大變化,軟殼季寡淡少肉,含水量高,到了硬殼季則肉質緊實,鮮美無比。因此吃龍蝦一定要選在硬殼季,至於是暖水還是冷水,則見仁見智了。
人們總有困惑,這種長相兇神惡煞的海鮮為何會如此美味?究竟是自身的功勞,還是我們的錯覺?其實龍蝦味美的確更勝一籌,原因在於牠作為最大的甲殼類動物之一,平日攝入了大量含有胡蘿蔔素的浮游生物和小型甲殼動物,與生俱來帶有一種鮮甜感。不僅是蝦肉,就連蝦殼也是寶,龍蝦體內的胡蘿蔔素在各種因子的作用下,使蝦殼呈現紅色、橘色,甚至是深藍等不同顏色。牠們得以跟生長的海床融為一體,躲避天敵,但烹飪後就都回歸了紅色,製成的龍蝦湯濃郁甘甜,還是一樣的撫慰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