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页 > 艺文 > 正文

文學作為增補物/米 哈

時間:2018-07-12 03:17:13來源:

  隨着年紀增長,家中的增補物(supplement)越來越多,鈣片、魚油、銀杏精華,還有各式各樣的維他命,一樽樽的堆了個小山丘。據說,這些增補物能夠滿足身體更全面的營養需要,就是維持健康的必需品。那麼,增補物究竟是一種額外,還是一種至關重要呢?

  這富有矛盾性的問題,當然不是我此等凡夫俗子想得出來的,這可是法國解構主義哲學家德希達提出的一個重要概念。補充(supplement),看似是主要以外的次要,就像一篇文章結尾的附件,但德希達質疑,如果補充是次要的話,它本身就不應該存在了,補充作為增補的本質,就是那主體沒辦法完成的種種,就像附件之必要,在於它告訴你內文沒辦法完成的內容。換言之,補充直接指出了主體的缺陷,並填補之,以達到一種完整。因此,補充與主體,其實沒有主次之分。

  這個關於補充的思考,讓我想起文學的本質。有說文學一直存在於知識系統的邊緣位置,而知識的中心則隨着時代的進展,先後給哲學、神學、科學佔據。文學的邊緣位置傳統,由來已久,早在古希臘時間,柏拉國便提出要將「詩人」逐出他心目中的理想國。

  不得不提的是,柏拉圖之所以要流放詩人,正正是他肯定詩人透過語言而牽動情感之能力。他害怕詩人的感染力會損害理想國的理性基礎。然而,時至今日,我們都知道理性再不是人類文明的全部,情感、身體,以至潛意識,都是我們重要的知性來源。

  無論於學院,以至於社會,文學的邊緣位置,彷彿顯而易見。但,哪怕文學真的身在邊緣,其本質,就像德希達所言之補充,是必不可少的。文學的次要,或許在於它的缺席不至於令人無法存活下去,但文學的重要,在於它以想像與創意拉闊語言文明的力量。沒有了文學,我們還能勉強活下去,但有了文學這個增補物,我們活得更健康、更圓滿。

最新要聞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