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流,那是浩大的水流,也可以是浩大的奔跑的人群。十一月初,一個明艷的秋日,紐約市舉行第四十九屆馬拉松比賽,將近六萬名參賽者形成了人的洪流,就如滔滔不絕的浪濤在紐約街道上激盪着青春、活力和歡悅。
他們來自一百三十個國家及地區,從斯坦頓島奔湧而出,經過全市五個行政區,跨過紐約灣、東河和麥迪遜河上的三座大橋,全程二十六點二英里,也即四十二點二公里。肯尼亞男子冠軍用兩小時零八分零九秒跑完,肯尼亞女子冠軍用兩小時十九分五十一秒跑完。
跑步隊伍從曼哈頓第五大道北端奔流而來,經過我們哈萊姆公園歡迎站,其中就有我,一個八旬華裔老人,以三個多小時分享參賽者的辛勞、堅毅和喜悅。
他們大多身穿T恤衫、汗背心和短褲子。隊伍中有男有女,有老中青三代,有不同的膚色和髮式;有鎮定的臉色、堅韌的嘴角,更有綻放的笑容;有人大汗淋漓,有人氣喘吁吁,但無任何痛楚神情。一見到熱情的歡迎人群、噴撒的五彩紙屑,一聽到響亮的鼓聲和加油聲,他們更是笑逐顏開,精神抖擻,甚至伸展雙臂,跑近觀眾和他們擁抱。只見一位老婦人向我們站在一起的這群人跑來,我身旁一個姑娘立即伸開雙手,兩人迅即緊緊擁抱。我不禁問老人:「您多大年紀?」她響亮回答:「五十七。」她歸隊後,姑娘含淚對我說:「她是我媽咪。」
尤其令人矚目的是坐在輪椅裏的參賽者,比賽專為他們計時,有他們自己的冠軍。我還發現多位拄着雙拐的跑者,其中有一位是白髮老婦,還有兩位獨腿男子 ─他們或許是曾奔命於沙場的退役軍人,今天他們用枴杖觸地前行的則是安全的街道,沒有槍聲,沒有炮火,而馬拉松所追逐的不就是一個沒有戰爭、沒有動亂的世界,讓人們在和平、自由的環境裏為強健的身體、高尚的精神而奔波磨練?
這是一場長跑徑賽,可你見不到一般體育比賽中常見的緊張、拚命。是的,對絕大多數馬拉松參賽者而言,他們顯然不是為奪冠軍、破紀錄而來。不過,每一屆馬拉松比賽,《紐約時報》倒是都要用幾個版面刊載所有參賽者的名字,包括最後一名抵達終點者。
瞧,他們來了,勇敢地來了,但沒有野心,無意追名逐利,知道自己是龐大隊伍中的渺小一員,是洪流中的一朵小小浪花,所以他們同心同德,同舟共濟,沒有絲毫念頭要絆人一腳,要搶在別人前面,而在這漫漫長路上充分表現出沉着、從容。他們也不甘落後,努力加快腳步,卻從不顯得張皇、恐慌。他們只願在比賽中接受一次嚴峻挑戰,檢驗一下自己平時跑步鍛煉的成果,考驗一下自己的體力和毅力,並為自己今後的健身運動籌劃新的計劃。
不錯,馬拉松會讓你謙虛。眼見一個個在我面前跑過的人,我覺得他們都是謙卑者,虔誠者,在艱辛路途上進行自我修養,冶煉品格,正如屢次奪冠的肯尼亞長跑運動員基普喬格所說,馬拉松比賽「鍛煉的不僅是體格,而且是心靈」。
馬拉松其實也是人生道路的象徵,在賽跑路上所需要的自信、耐勞、堅持,所必具的自我挑戰、堅韌不拔、絕不退縮精神,正是我們行進在人生道路上所必需的。不管在賽跑路上,或在人生道路上,無論遇到多少坎坷、挫折,讓我們都笑着去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