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雷諾阿作品《彈鋼琴的女孩》。\作者供圖
香港藝術館作為本地文化藝術地標之一,展覽豐富,展品跨越傳統與現代,且香港藝術館本身也極具設計感和觀賞性。因此,每次踏入其中,都帶給我不一樣的體驗。
當前專題展廳正展出「塞尚和雷諾阿的世界——法國橘園美術館及奧賽博物館珍藏展」。這兩位印象派大師之中,我對雷諾阿較為熟悉。雷諾阿以擅長描繪婦女和兒童知名。他的作品色調明快、氣氛溫暖柔和,人物肖像中的女性盈盈含笑、孩童純真可愛。漫步展廳,我一睹多幅真跡,沉浸在一片寧靜安謐中。
另一個展廳正展出「袖珍‧厚禮」,是來自本地收藏家冼祖謙夫婦捐贈的近五百個中國鼻煙壺。鼻煙壺自清代出現,它小巧玲瓏,從最初作為放置煙葉細末的容器,發展為彰顯個人品味的潮流物品,因此也成為達官貴人互贈禮品的選擇之一。本次展出的這批鼻煙壺都非常精緻,繪有不同主題,造型也各有特色,凝聚了中國工匠的匠心巧思。比如一個名為「灑紅地套綠玻璃桃形鼻煙壺」,是蟠桃的形狀,十分可愛,蘊含壽比南山的寓意。還有一批帶飾有寶石、帶有異域風采的鼻煙壺,側面體現了中外交流和對外貿易的歷史。凝望着鼻煙壺靜靜地陳列在眼前,我讚嘆於收藏家夫婦二十餘年的收藏,這條世俗的「小徑」被他們走成了「大道」,其路不易,但成果豐碩。
還有一個展廳展示的「感知之維──萬物與自我的多重探索」又給我另一番感受。這裏展出的多是新媒體互動作品,即通過投影等科技,使觀眾也成為藝術作品的一部分。這種感覺很奇妙。比如一個屬於人工智慧及互動裝置的作品,通過機器學習模型,把參觀者的三維剪影疊加在虛擬的仿季節場景和電影場景之中,讓參觀者融入藝術作品。這不僅帶來瞬間即永恆的感覺,還讓觀眾在欣賞作品之中,思考自身的存在與價值。
藝術源於生活,又高於生活,它讓人們在平凡中看到非凡,在現實中觸摸到永恆。而藝術最新的發展又結合AI等先進技術,拓寬了藝術創作形式。這不僅給觀眾帶來個性化的體驗,還使觀眾也參與到藝術創作中。香港藝術館作為本地藝術文化的物理載體之一,未來在文化普及、藝術創新、文化交流、社會反思與對話等方面定會繼續發揮作用,對此,我充滿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