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页 > 艺文 > 正文

柏林漫言/做義工的中學生\余 逾

時間:2025-03-07 05:02:15來源:大公报

  德國的中學生都有一年一度的實習周。這一次我們家十五歲的哥哥和十三歲的妹妹都不約而同地申請了義工項目,而不是在公司企業的實習工作。

  哥哥今年的「道德倫理課」課程要求,必須在一個為「弱勢群體」服務的機構實習,還不能是正常的幼兒園或健康老人的養老院。所以找到一個符合要求的實習機會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從尋找實習機構到申請和聯繫都是哥哥自己一人完成的,雖然也是「歷經艱辛」,發了十幾封郵件,最後才在一個為有疾病或者殘疾的老人提供服務的老人護理院得到一個寶貴的實習機會。整個尋找和申請的過程,也是鍛煉的一部分。

  哥哥的同學們有的去了殘疾人協會,有的去了閱讀障礙關愛機構,有的去了心理諮詢協助所。不了解還不知道,德國竟然有這麼多各種各樣針對弱勢群體的專業機構,從身體缺陷到精神健康,分門別類劃分得非常具體。

  實習前一周,哥哥和護理院的工作人員有一次簡單的會面,工作人員給他講了一下大概的工作內容和工作時間,哥哥拿小本本認真地記下來。工作人員見他那天背着小提琴,便很熱情地邀請他上班的時候也帶來。

  護理院的工作人員都非常友好,這讓心裏稍微有點緊張的哥哥放心了不少。他在護理院並不是所有工作都能做,所以給他安排的主要工作便是陪護理院的老人們玩。他帶上了小提琴和結他,每天在護理院裏演奏給老人們聽。

  第一天「下班」回來,哥哥興奮地跟我們講起這一天的工作。顯然他拉小提琴受到老人們的喜歡,當他拉完幾首樂曲以後,老人們意猶未盡地叮囑他說:「小伙子,一會兒再來給我們拉一段!」

  除了拉小提琴,哥哥的國際象棋技能也得到了發揮。他一個人和對面四位聯合起來「應戰」的老人下棋,老人們一邊討論一邊甚至還爭了起來,哥哥看着這麼大年紀的人依然那麼好勝,不由得覺得莫名很好玩。當然了,哥哥有贏的時候,也有輸的時候,不論輸贏,這個小伙子和一幫老「小孩」都開心極了。

  十三歲的妹妹今年實習去的是難民兒童收留所。一天工作下來我問她如何,她簡短明瞭地回答說:「帶了一天小孩兒,一群小孩兒。不過還蠻好玩的,就是陪他們玩就是了,明天還要帶他們去電影院。」說話的樣子像個小大人一樣,卻多少有了點幼兒園老師的沉穩。

  就這樣,十五歲的哥哥陪一群老年人玩,十三歲的妹妹陪一群小朋友玩。他們的義工實習比想像的要輕鬆豐富得多。他們看到了社會弱勢群體的生活不易,也看到了這個社會對他們竭盡全力的幫助,更切身體驗到了自己作為社會一分子能夠作出的貢獻。更重要的是,看到老人們小孩們露出的笑容,和發自內心的喜悅,這讓他們最大程度地感受到了「付出」的意義。

  德國社會責任方面的教育,從青少年時期便開始了。小朋友們從中受益匪淺,讓人倍感欣慰。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