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页 > 艺文 > 正文

旋轉舞台/牡丹亭夢殘──評上海崑劇團全本《牡丹亭》(四)\徐 成

時間:2024-04-25 04:02:59來源:大公报

  旋轉舞台的設計是為了場景切換,以提高換景效率,但如果不設置這麼多道具和布景的話,本身換景效率就很高了,不需要設置旋轉舞台。而且台上太多台階和高低設計,對於上上下下的演員也是一個挑戰,一不小心就容易出舞台事故。崑曲的唱念做打已經要求人十二分的專注,現在還要分心去當心腳下的路,豈不是多此一舉?多媒體彩色布景乍一看有青綠山水的美感,但動畫銜接做得很粗糙,幾分鐘就有視頻重播導致的閃頻現象,破壞了總體的美感,如此大投入的製作為何連這一細節都沒有處理好,令人費解。

  舞美上既然有如此大的投入,不如將柳枝和杜麗娘的畫像做得好一些。柳枝是全劇重要道具,本身柳枝纖細柳葉間隙較寬方顯得飄逸有美感,上崑的道具師不知為何把柳枝做成了一大束密密麻麻的葉子,某日路過宣傳海報,乍一看以為杜麗娘手握麥穗呢。杜麗娘的寫真就更令人費解,唱詞裏明確有「忒苗條,斜添他幾葉翠芭蕉」,結果《玩真》(舞台本一般作《叫畫》)裏柳夢梅手裏拿的杜麗娘畫像中毫無芭蕉蹤影……

  說回最重要的唱念來。歷來《牡丹亭》都有「拗折天下人嗓子」的「惡名」。此句評論出自湯顯祖寫給孫俟居的信中,實際上此話針對的是沈璟的《南九宮十三調曲譜》,並非《串本牡丹亭》。但王驥德錯引此句來說明《牡丹亭》不易唱是沒有什麼問題的。即便經過歷代文人曲家戲工的打磨,《牡丹亭》的詞曲已和順,但演唱難度依舊很高。上崑全本的兩位主演羅晨雪和胡維露的水平整體不錯,唱念的完工度不低。但崑曲向來台下指導台上,演員是器,如何用、用得如何都取決於導演。

  兩位主角硬要分個高下,依據在香港的表現,我個人認為胡維露更勝一籌。這不是貶低羅晨雪,而是劇本結構上由於柳夢梅的戲碼刪減得較少,人物形象較為豐滿。例如《拾畫》和《玩真》時長超過二十二分鐘,雖較傳統版本已少了十多分鐘,但刪減比例低於杜麗娘的《尋夢》和《寫真》;而柳夢梅除了《拾畫》和《玩真》外大段的獨角戲較少。另一方面,胡維露的基本功不錯,從真假聲轉換和氣息運用來看,雖為女小生,卻有岳美緹的真傳,高音不會露出尖銳刺耳的女聲,整體寬厚柔和。

  羅晨雪的杜麗娘受限於劇本改編,未能成功塑造出立體豐滿的人物形象,如前所述這不是演員的問題,而是編劇和導演的問題。雞蛋裏挑骨頭,從唱腔上講,作為閨門旦她的大嗓有時候過寬,一些需要輕聲細唱的地方乍一聽以為行高腔。而咬字行腔上也需要再打磨,字韻還是要按照韻書來,尖團也得百分百清楚。而且全劇最著名的《皂羅袍》一曲當晚開口氣息竟然沒拿穩導致走音,真是越怕什麼越來什麼。

  說到字韻就要多說幾句了。崑曲是經過明朝文人和音樂家細緻打磨的雅部,其中最重要的一點便是依字行腔,崑曲的唱念有其專門的規範,不是演員可以隨意發揮的。字音是曲情的重要傳遞工具,字正腔圓是唱曲要義。上崑似乎對於演員的字韻要求並不統一,同樣的字不同的演員發音都不一樣。最基本的入聲字、尖團音和上聲字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