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页 > 艺文 > 正文

流動空間/在繁花中看海派建築\方 元

時間:2024-04-08 04:02:56來源:大公报

  圖:和平飯店是海派建築的典型代表作。\作者攝

  電視劇《繁花》使「海派文化」成為一個熱門話題。小說的作者金宇澄說:「每當你進入一座城市,你最先看到的是這裏的建築、環境和設計,它們是一座城市的精神標籤。」那麼,當你「進入」電視劇的時候,最先看到的是哪座建築?

  在《繁花》的第一集,鏡頭是從一座金字塔形屋頂開始的──這座建築叫作「和平飯店」。在劇中,爺叔教導阿寶:和平飯店是上海人做生意的「噱頭」。而在導演王家衛的眼中,它不僅是噱頭,還是上海的城市標籤。

  在中國建築界過去有「京派建築」和「海派建築」之說。和平飯店即是海派建築的一個典型代表作。它的原名叫作「華懋飯店」,坐落在外灘(今中山東一路)。如果上海是一個大商場,那麼外灘就是它的大櫥窗。因此,外灘是商家必爭之地。華懋飯店於一九二九年建成,是當時亞洲的最高建築。雖然五年之後上海國際飯店超越了它,但由於國際飯店不在外灘,因此華懋飯店仍是上海「櫥窗」裏最高、最顯眼的大樓。

  「華懋」是酒店的名字,而酒店所在的大樓原名叫作「沙遜大廈」。在二三十年代的上海,維克多.沙遜(Victor Sassoon)的名字無人不曉。當時的紐約《財富》(Fortune)雜誌稱他是「上海頭號的房地產商人」。他的祖父是印度孟買的猶太富商,因支持英國對印度的殖民統治而獲得英國籍,並隨着英國貿易的鴉片船,把家族生意擴展到上海。

  維克多.沙遜於一九二四年成為沙遜公司的繼承人。他認為亞洲的經濟形勢是「東升西降」,於是將公司總部由印度之西的孟買遷到中國之東的上海,並把大量資金投入到上海的房地產市場。在十年的時間內,他便在上海建立起一個擁有一千八百多座樓宇的地產王國。沙遜大廈即是這個王國的「旗艦」,沙遜居住的套房就設在這座大樓的頂層。

  在上世紀二十年代以前,上海的歐式建築大多是新古典主義風格。由於這種風格源自巴黎,因而上海曾被人稱作「東方的巴黎」。然而,華懋飯店的建築師並沒有重複這種古典風格,而採用了一種新的建築風格──藝術裝飾風格。

  這種新的風格盛行於上世紀二三十年代。它得名於一九二五年舉辦的「巴黎國際藝術裝飾和現代工業博覽會」。正如博覽會的名稱所示,藝術裝飾風格表現的是現代工業時代的美學。它不再迷戀繁瑣的古典柱式或華麗的巴洛克曲線,而是強調簡潔的幾何體和流線型的直線。

  儘管那時的上海被人稱作「東方的巴黎」,但在沙遜的眼中,上海是「東方的威尼斯」。這便是華懋飯店那個金字塔形屋頂的寓意。它的設計概念源於威尼斯聖馬可鐘樓的方錐形屋頂。

  金宇澄說,如果他是建築師,就要設計一種「只有上海才有」、「能代表一個年代」的建築。這也正是沙遜和他的建築師威爾遜(George Wilson)當年的想法。不同的是,金宇澄想建的是弄堂,而沙遜和威爾遜建的是摩天樓。

  華懋飯店是上海的第一座摩天樓。它的主樓有十層,加上三層塔樓,總共有十三層。今日當我們說到摩天樓時,通常指那些三十層、四十層、八十層的建築。但在上世紀二十年代,十層以上的樓房就可以稱為摩天樓了。

  不要小看它只有十三層,這在當年是一個很大的創新和突破。要建高層建築,首先要有堅固的地基。由於外灘的地基是軟土層,承載力較弱,因此用傳統的建築技術只能建三層的房子。為了解決地基問題,建築師向美國建築技術取經:將大量的木樁夯入地下,穿過軟土層,到達堅硬的地層,然後在木樁上面澆築水泥筏板,從而為大樓提供穩固的基礎。建築師還採用了一種新型的建材──加氣混凝土砌塊,用以減輕大樓的重量。所以,華懋飯店在建築設計、工程技術和材料方面都有創新。

  上海向來是以新面貌示人,但電視劇《繁花》卻罩着一層懷舊的色調。王家衛似乎特意要讓觀眾透過他那副茶色眼鏡去看上海。雖然他在五歲的時候就離開了上海,但上海從未離開過他。那座金字塔屋頂大樓像一座睡公主城堡,保存着他的記憶。在六十年後,已是爺叔的王家衛通過「夢工廠」回到上海,要在這座城堡中喚醒沉睡的市場經濟。

  不過,假如我是電視劇的導演,我不會選和平飯店(華懋飯店)作為城市的標籤,因為它代表的是三十年代的上海,而《繁花》的故事發生在九十年代。所以,我會選九十年代的建築,例如四十四層的新錦江大酒店(一九九○年建成)或者八十八層的金茂大廈(一九九八年建成)。這些新海派建築是九十年代改革開放的成果。作為上海的城市地標,它們體現了那個時代的精神和高度。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