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永慶坊河涌上的戲台。\作者供圖
永慶坊位於廣州市荔灣區恩寧路。如同傳統的廣州西關老街巷,永慶坊入口狹窄,但裏面卻大有乾坤。永慶坊一帶原是歷史超過百年的西關老城區,遍布着文物古蹟,但大多斑駁破舊。十多年前,廣州市政府和萬科合作,對永慶坊進行舊城改造,在保留了西關韻味的同時引入現代商業,打造出既古老又時髦的廣府文化。
踏上永慶坊的青石板路,我首先被腳下介紹老廣傳統特色的銅畫吸引。這裏用銅畫也是別出心裁,因為恩寧路最有特色的就是手工銅藝,已經納入文化遺產,沿路就有不少銅舖。永慶坊內的商舖,「顏值」都很高。例如路口的「布蘭兔」商店,販賣精緻的布蘭兔系列茶葉及茶具。向前幾步、門口矗立着畢昇塑像的「活字印刷體驗館」宣導「以字表情 字覺而活」的精神。這裏不僅介紹活字印刷術的歷史,遊客還可以現場DIY一些小作品。步行至永慶一巷的盡頭,又是另外一番風景──李小龍祖居。李小龍祖居是李小龍的父親──「廣東粵劇四大名丑」之一的李海泉當年購置的大屋。作為典型的西關大屋,這裏有完整的趟櫳門、磚木結構廳堂及彩色雕花玻璃屏風。屋內縱深,雖然沒有窗,但是因為挑高的結構,並不覺得悶熱。屋內有李小龍生平介紹展,重現了李小龍家族「戲武世胄,粵韻風華」的傳統,也展示了穗港兩地的文化淵源。
走進永慶坊的深處,逐漸見到古色古香的建築群,這裏就是廣州粵劇藝術博物館。這座園林式博物館很有特色。它依傍西關荔灣涌而建,以嶺南傳統園林建築為基本架構,最大的亮點當屬河涌上的戲台。戲台上,穿着粵劇戲服的演員正在對唱。戲台下,河涌上漂浮着淡紫色的睡蓮,偶爾有蜻蜓飛過。戲台旁,是粵劇藝術博物館的主館。疊塔式的主館,外立面設計融入了嶺南傳統的三雕(石雕、木雕、磚雕)、兩塑(灰塑、陶塑)、嵌瓷、彩畫等傳統工藝,可謂「修舊如舊」、「修舊勝舊」。如果不是戲台下方打出「廣州博藝粵劇團遊園驚夢」的紅字,真讓人有穿越到古代的感覺。粵劇藝術博物館內詳細介紹了粵劇的歷史和發展,展示了精美戲服、華冠等展品,還有經典粵劇片段的節選。和上述的李小龍武打文化類似,粵劇也是穗港文化的重要紐帶,是兩地一衣帶水的見證。
內地仿古的旅遊景點不少,但是大多是一味仿古,本身沒有「古」的遺跡,缺乏「古」的內涵,顯得淺薄。像永慶坊這種景點,有底蘊,又有適度翻新和商業運營,遊客的體驗就提升了,也更容易吸引「回頭客」。看來,文化保育要注重內涵,是被反覆驗證的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