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页 > 艺文 > 正文

如是我見/木棉花開\楊不秋

時間:2023-03-20 04:24:52來源:大公报

  又是一年木棉花開。開得熱烈燦爛,毫無顧忌。

  我在北方長大,木棉對我來說一直是未睹其容卻知其名,因為中學時要求背誦的詩歌《致橡樹》:「我必須是你近旁的一株木棉,作為樹的形象和你站在一起。根,緊握在地下,葉,相觸在雲裏。每一陣風過,我們都互相致意,但沒有人,聽懂我們的言語。」那時沒有互聯網,一邊背誦一邊和同桌竊竊私語:「木棉是什麼樹?見過嗎?」「沒見過,大概就跟橡樹差不多,不過會開花。」

  第一次見到木棉花,是我被派去深圳工作時。一天下班路上,同事指着被風雨吹落,凌亂散在地上的殘花說,這就是木棉花。我看那小拳頭一般大小的花朵顏色依然火紅,一點萎靡的樣子也沒有,花瓣的質地看起來依然堅韌厚實。我當時就想,詩裏的描寫果然貼切,「我有我紅碩的花朵,像沉重的嘆息,又像英勇的火炬。」

  再一次有關木棉花的印象,是因為一座城市。跟攀鋼的客人閒聊,她說我們攀枝花是全國唯一一個以花來命名的城市。好奇使然,我上網一查才知道原來攀枝花就是木棉花。

  也許木棉花的特質,比如鮮艷熱烈,生機蓬勃,風雨不屈,很容易讓人聯想到勇敢而忠貞的愛情,就好像《致橡樹》裏所歌頌的木棉與橡樹的偉大愛情。其實,橡樹長在北方,木棉生於南國,所需生長環境的不同,決定了它們並不能共享同一方水土,正如詩中的「彷彿永遠分離」。可是,堅貞偉大的愛情,「不僅愛你偉岸的身軀,也愛你堅持的位置,足下的土地」,因此可以在精神上實現「終身相依」。愛情,自然不太能禁得起科學的推敲,所以不必追究為何它們「根,緊握在地下,葉,相觸在雲裏」。這首詩着重展現的是偉大愛情的基礎與內核:愛不僅僅在於外表,更重要的是精神價值和理想信念的共享。這種內在、深層的和諧統一,實際上就是我們現在常說的三觀一致。

  舒婷說,她聽到友人發表了非常大男子主義的觀點後,忿忿不平。於是她用橡樹和木棉分別指代男女,一氣呵成創作了這首詩,抒發了男女平等的思想和愛情觀。如果考慮到創作的時期在上世紀七十年代,以及當時中國女性整體的社會地位和角色,不得不承認這樣的愛情觀還是很具有突破和先鋒意義。

  香港有一條幾乎人人皆知的紅棉路,原名木棉徑,得名於那裏栽種的木棉樹;紅棉路則因為婚姻註冊處而聞名。我不知道在紅棉路上設有婚姻註冊處是有心之人的用心為之,還是無心偶得的一種巧合。無論怎樣,新人伉儷在木棉花的見證下完成註冊,感覺都有很好的祝福寓意。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