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页 > 艺文 > 正文

維港看雲/和年輕人談汕頭小公園\郭一鳴

時間:2022-11-18 04:24:27來源:大公报

  圖:汕頭小公園街區夜景。\資料圖片

  潮汕文化促進會創辦人許百堅兄經常舉辦潮汕文化講座,吸引不少本港出生的潮籍年輕人參加,前兩天問我可否「講講汕頭小公園」?我二話不說就應允,可是到了要提交題目和大綱,認真一想,才覺得自己答應得太輕率。雖然小公園伴隨我的童年和少年,但是說來慚愧,我對小公園的前世今生了解並不多,唯有上網做功課,多找些資料搭夠,我想從汕頭小公園的歷史,找到與潮商文化的連結。

  四年多前,那時候世界還沒有新冠肺炎疫情這回事,筆者趁春節回老家汕頭探親,專程到小公園「四永一昇平」舊城區一帶逛了一圈,少年時代熟悉的灰暗髒亂的騎樓和街道,突然變成一個充滿魅力會講故事的新天地,我很慶幸這一大片全國僅有的騎樓式舊街區,沒有像舊市政府大門和紅磚樓等著名歷史建築物一樣,倒在反智和狂躁的年代,也沒有被重建成千篇一律的商品樓房,讓海外鄉親故地重遊時,可以慢慢回味。回港後我在本欄寫了《汕頭小公園的綵燈又亮起來》一文,為家鄉政府保育小公園舊城區卓有成效的德政點讚,後來又寫了好幾篇家鄉題材的短文,但是,越寫越覺得自己對家鄉歷史、對潮汕文化了解太少。曾經在中山大學吳承學教授的文章中讀到嶺南前賢一句話:「不能述吾之鄉,不可以述天下」,筆者深感慚愧,因為工作需要經常在不同平台評論時事世情,卻對吾鄉文化所知無多,為稻粱謀繼續做評論工作之餘,唯有惡補吾潮歷史文化。

  汕頭一八六○年開埠,是最早成立市政廳、最早設立海關的內地城市之一,包括小公園亭和「四永一昇平」整個舊城區,俗稱小公園,是一個多世紀前闖蕩海外的潮商華僑,在上世紀二十至四十年代斥巨資傾力建成,這數千幢富有南洋建築風格的騎樓群的前世今生,折射出潮商群體的文化特質。筆者曾經接受雜誌訪問,談潮人重商,與徽商、晉商等其他族群商人不同,潮商是先在海外發展,再回家鄉建設和做生意,潮商很早就做外貿生意,現在叫做外循環。晉商善匯通天下,徽商多紅頂商人,潮商則走遍南洋。環顧當今東南亞各國的潮州商會或潮州會館,有不少和香港潮州商會一樣是百年老字號,在當地財經企業界舉足輕重。

  去年香港潮州商會慶祝成立一百周年,推出《香港潮州商會百年發展史》一書,電視台製作《潮湧香江》專題片,當中有不少在商界叱咤風雲的著名潮商的故事,他們昔年離鄉來港,由求生存到創業創富的艱辛、堅毅和抱負,非常勵志,而在事業有成之後不忘初心回饋家鄉報效桑梓,赤子情懷尤為感人。他們的故事,是潮汕文化這本大書的一部分,是勇於向外闖蕩發展的潮商文化的承前啟後的最佳教材。

  潮商文化的另一個特點,是融合中外、學習先進、追求美好。小公園周邊的幾千幢騎樓建築群,既洋氣,又實用,中心位置的小公園亭則是傳統中國風,旁邊建於三十年代初七層高的南生公司,中西融合風格獨特,設計和建造人員來自上海和香港,一直是汕頭作為粵東首府的地標,後改名百貨大樓,直至七十年代中仍是粵東第一高樓,記得當年已有明顯地陷現象,但聽說設計時已充分考慮地質因素,所以沒有結構安全問題,大樓屹立至今。筆者一直想知道,當年以小公園亭為中心呈放射狀的城區規劃,是出自何人的傑作,中國人?華僑?還是外國專家?可惜在網上查不到相關資料。

  小公園亭在狂飆年代被毀掉,同時被毀掉的還有千千萬萬汕頭家庭的「海外關係」。八十年代初,汕頭和深圳、珠海、廈門被國家列為四大經濟特區,「春風又綠江南岸」,港澳台和海外潮商重返家鄉,後來,小公園亭重建,再後來,整個舊城區重建受阻,卻因此得以全面保育活化,小公園的綵燈又亮起來。

  最近十多年,汕頭的變化更大,日新月異,出現不少新地標,例如跨海大橋、北回歸線塔、亞青會體育中心等,但在筆者心目中,這些都不如小公園亭。去年香港汕頭社團總會成立,在徵求會徽設計時,筆者強烈建議用小公園亭做LOGO,結果被總會首長和大多數成員接納。走筆至此,我想下個月關於小公園的講座,應該有內容可講了。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