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页 > 艺文 > 正文

如是我見/南方皮影與北方皮影\陸小鹿

時間:2022-09-28 04:24:15來源:大公报

  去北京出差時,我預訂了一間胡同裏的四合院酒店。酒店古色古香,頗有「城南舊事」的氣息。辦理入住手續時,酒店贈送了一張皮影戲券,這份額外的福利讓我心生歡喜。

  吃過晚飯,胡同裏漫步五分鐘,就到了什剎海皮影文化酒店。鋪着地毯的咖啡吧裏,修建了一個別致的木雕牌坊式的小舞台,我在那裏觀看了兩部皮影戲《鶴與龜》和《魔女巧梳妝》。表演者躲在白色幕布後面,一邊操控手中的影人,一邊繪聲繪色講說着故事,我數次看得笑出聲來,像個天真的孩子。

  演出完畢,皮影戲師傅帶領觀眾參觀後台,手把手教我們操控各式影人。影人多用驢皮雕鏤而成。所以,老北京人都管它叫「驢皮影」。我第一次操控影人,手持三根細竹,以為簡單,卻笨手笨腳,始終無法自如地操控。其實,這才只是表演的第一步,皮影戲乃一門綜合性的藝術,演出時不但手要到位,嘴上還要說、念、打、唱,配合默契,「台上一分鐘,台下十年功」絕不僅僅是口頭輕飄飄的一句話。

  後來,去雲南騰沖旅遊,在當地「非遺街」上,意外邂逅到一間皮影館──原來,皮影戲也是騰沖的文化遺產之一。中國皮影有北路、南路之分。騰沖皮影戲係當年南征戰士及移民傳入,隨後進行了改良創新,融入了地方特色唱腔。昔時,皮影戲班有時會跟隨馬幫一起出行,路上給旅途勞累的馬幫人來上一段皮影戲,調節枯燥的馬幫生活。因此,皮影戲在雲南流傳開來。和北京皮影戲有所不同的是,騰沖皮影戲的影人尺寸較大,且多用牛皮製成。那天,騰沖當地一所小學包場了皮影館,散客只有五六個,我是其中之一。混在百餘名小學生中,我又看了一遍《鶴與龜》,孩子們看着看着就笑開了,我也跟着咯咯咯地笑出了聲,簡直看一遍笑十遍。怪不得有民謠這麼唱:「五尺紗窗燈一盞,七緊八慢戲一班。喔呵呵呵一聲喊,老人哈哈孩童歡。」皮影戲現場真乃人間歡場吶。

  接下來,觀看了一部極具騰沖特色的皮影戲─《大救駕》。在騰沖旅遊期間,「大救駕」三個字隨處都能看到。雲南十大名菜中,有一道就叫:大救駕。騰沖人將餌塊切成菱形小塊,和雞蛋、瘦肉、番茄、青菜等蔬菜同炒,就成了「大救駕」,實則就是炒餌塊。傳說明末永曆帝被吳三桂追趕後逃到騰沖,又飢又累,村民奉上當地的美味食品炒餌塊,永曆帝吃後讚不絕口,稱之救了朕的大駕,「大救駕」便由此得名。

  之後,皮影館邀請遊客給影人上色。影人在雕鏤之前,需經過畫稿過稿的工序,雕刻之後還有敷彩上色之工序,足見製作一隻影人之工藝繁複,民間藝術實是時間與手工相融合的結晶。我挑選了一個小狀元的形象,按自己的理解,給狀元塗上了紅紅綠綠的色彩,非常喜慶,此為騰沖之旅的特別禮物。

  記得曾在一本書中看過一段對話──有人問黃永玉,為什麼你愛民間藝術?黃永玉回答:「我是中國人。面對着民間藝術,好像母親在遠古呼喚我們還睡在搖籃時期的感情。」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