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愉景灣。\香港旅遊發展局
一邊是高樓大廈,一邊是市井煙火。揭開香港繁華的外殼,總能感受到截然不同的市井百態。穿過中環繁華林立的高樓大廈和川流不息的人群,在三號碼頭登上前往愉景灣的輪渡,迎着漫天彩霞,向着世外桃源般的家駛去,只留下茫茫大海上一道翻騰的浪花。
短短二十分鐘航程,剛從香港島金融中心的快節奏轉換到沿途迪士尼樂園童話般的美景中,船已緩緩靠岸。你會恍如登陸一個背山面海的歐洲小鎮,百鳥齊鳴,花香襲人,身邊盡是西方人的面孔,穿梭在歐式建築中。向左邊望去,是一個縮小版的梵蒂岡聖彼得廣場。圓形的廣場四周食肆林立,意大利菜、西班牙餐,充滿異域風情。從廣場邊拾階而上,夕陽下,悠閒的人們手持咖啡或啤酒,或站或席地而坐,兩三好友,愉快地談天說地;蹣跚學步的幼童追逐着成群的鴿子;從繁市下班歸來的居民步履匆匆,看到眼前這令人愉悅的情景也不免放鬆了緊張的神情。碼頭右手邊是條延綿的沙灘,這裏是沙灘網球和排球愛好者的樂土,也是香港唯一較大規模的兒童沙灘公共遊樂場,高聳的網格攀梯、令孩子們尖叫的滑索,伴隨着悅耳的海浪沖刷拍擊沙灘的聲音,讓人心曠神怡,享受美好休閒人生。
然而最讓我難忘的,卻是通往梅窩行山徑,最偏僻地段的那一排鐵皮屋。同屬愉景灣,同樣一片天空下,同樣背山面海,春暖花開,人們用鐵皮、破舊木板、廢棄傢具,堆砌出了一個「家」。我時常在周末夜晚聽到遠處那個方向傳來歡笑聲和類似卡拉OK的聲音,媽媽說是菲傭在開派對,她們每周日放假一天,所以周六晚上就在沙灘燒烤、開篝火晚會,唱歌跳舞一直到深夜。伴隨着強烈的好奇心,一個周日的清晨,我和媽媽去那條路散步。鐵皮屋門口有一塊三米見方的土地,整整齊齊種着一排排番茄,有的株還掛着花,有的隱約結出了青色的果。一個二三十歲的女生站在門口,她身材矮小,皮膚黝黑,正舉着花灑在澆灌番茄苗。清晨的陽光撒在她朝氣蓬勃的臉上,她禮貌地微笑着向我們打招呼:「Good morning ma'am」,態度不卑不亢,充滿自信、祥和與滿足。這一幕像一幅最美的照片,深深地印在我的腦海中,久久不能忘懷。她可能從菲律賓或印尼背井離鄉來到香港做女傭,為了每月將微薄的五千元港幣工資寄回家鄉而在僱主家終日勞作,節衣縮食。思鄉的痛苦、身心的疲憊、經濟的拮据都沒有壓垮她,反倒教她把生活過出了大家都羨慕的樣子。這就是幸福的真諦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