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話傳說,混沌未分,巨人盤古以利斧開天闢地,輕而清的東西緩緩上升為天,重而濁的東西慢慢下降為地。地從土從也,「也」字通「蛇」,上古大地草木叢生,蛇蟲橫行。地是土壤,氣是氣息氣流氣脈氣場,地氣是土壤的氣息氣流氣脈氣場。清晨或者傍晚,一片白霧貼着田野,淡淡的,若有若無,鄉民說那就是地氣。楊炯有詩道:「地氣俄成霧,天雲漸作霞。」
人活一口氣,年老體衰,最先老去的是力氣。人呼吸的是空氣,骨頭裏有骨氣,胸膛中要有心氣,心氣遇事順勢而變,為喜氣戾氣順氣怒氣惡氣火氣和氣喪氣銳氣神氣慪氣忍氣客氣生氣嘆氣傲氣鬥氣鍋氣憋氣洩氣殺氣賭氣義氣懈氣正氣爽氣傻氣解氣硬氣霉氣霸氣呆氣意氣大氣小氣……凡事皆氣數,自然有節氣,頭上是天氣,腳底踩地氣,所謂頂天立地。
世間草木走獸花鳥蟲魚的繁衍、生發、喜怒、枯榮都在地上。萬物有靈,在地上才能生活,死了又埋在地下,歸於地氣。《考工記》認為,天有時,地有氣,材有美,工有巧,此四樣缺一不可,才可以為良。材美工巧卻不良,是沒有天時、地氣不濟的緣故。橘生淮南才是橘,生於淮北淪為枳。鴝鵒向北不逾濟水,南方的貉過汶水就會凍死,都是地氣有別。一方水土養一方人育一方物,所以春秋時,鄭國的刀、宋國的斧、魯國的削、吳越的劍,他鄉造不得,也是地氣使然。
地氣是地中之氣,是土地山川河流賦予的靈氣。古人說地氣既疏洩,山居變清曠。又說孟春之月,天氣下降,地氣上騰,天地和同,草木萌動。地氣上為雲,天氣下為雨。雨潤大地,萬物華麗。前人有詞言:「地氣騰,天雨降。萬物生芽,便是天機象。」地氣裏有天機,天地之間是相連的。
在鄉下,雛雞受了輕傷,農人將牠放在地上,以盆扣地,說接接地氣就好,不大一會活蹦亂跳。獵獲的飛禽走獸,野性頑強,人將牠吊起來,接不到地氣,須臾便死。舊時鄉下有患足疾者,多打赤腳或穿草鞋走路,疾患常常自癒。鄰人家貓狗曾與野獸撕咬,奄奄一息,趴在庭院草地上,第二天搖搖晃晃站了起來,不幾日,筋骨痊癒,爬高躥低,完好如初。
風水輪流轉,地氣也輪流轉。舊傳奇中翰林院修撰對朱元璋說,胡主起自沙漠,立國在燕,及是百年,地氣已盡,南京才是興王之地。果然明朝得享近三百年國祚。
天有陰晴雨雪,儘管難測,也可預知,地氣卻沒有太多徵兆。人類至今不能精準做地震預測,一場地震可能塗炭生靈無數。古人尚禮,重於祭,祭祀之大永遠是祭天祭地。土地神是「社」,祭禮叫「宜」。殷商時已有大地之祭,祈求農事豐收。京中尤存社稷壇,建於永樂年間,是明清兩代皇帝祭祀土地神和五穀神的地方。
古人說皇帝是天子,天子也需要生活在地上,只有神仙才位居天庭。肉身俗骨的世人,生也好,死也好,貧也好,富也好,快意或者恩仇,都離不開地氣。人要多接地氣,地氣是生氣,護佑養育了生命,給萬物勃勃生機,更賜我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