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圖:《麥田捕手》,作者沙林傑誕生一百周年紀念版。/資料圖片
美國作家沙林傑《麥田捕手》是一本「奇」書,傳奇在此書自一九五一年出版以來一直流行,奇異在此書竟然跟約翰.連儂遇刺身亡有關,而它的神奇,在於我的個人經驗:《麥田捕手》是一本能夠詭異地安撫我心靈的書。
然而,如果你就此以為《麥田捕手》是一本能夠發揮心靈雞湯效能的典型勵志小說,這是大錯特錯。以世俗的眼光量度,《麥田捕手》的第一人稱主角霍爾頓是一個徹頭徹尾的失敗者,他被學校開除、被老師劣評、與朋友鬧翻、無法吸引異性,還因為性經驗不足而墜入色情陷阱。
如此難以令讀者喜歡上的主角,何以安慰到我的心靈呢?關鍵詞是「出氣」,霍爾頓總是抱着一股單純的稚氣(再加兩分怒氣與傻氣)回應大人世界的種種。舉例一個情節,老師追問霍爾頓與舒莫博士會面的情況:
「舒莫博士跟你說什麼了,孩子?我知道你們好好談一談。」
「沒錯,我們談過。我們的確談過。我猜我在他的辦公室裏待了兩個鐘頭左右。」
「他跟你說了些什麼?」
「哦……呃,說什麼人生是場球賽。你都按照規則進行比賽。他的態度還不錯。我是說他沒有跳起來捶天花板什麼的。他只是卯起來談着什麼人生是場球賽。您知道的。」
「人生的確是場球賽,孩子。人生的確是場大家按照規則進行比賽的球賽。」
「是的。老師。我知道是場球賽。我知道。」
如果這節就此以一句貌似道理的金句「人生的確是場球賽」告一段落,實在不足以令《麥田捕手》成為經典,此書精髓在於霍爾頓面對讀者直接的獨白:「球賽個屁咧。對某些人來說是球賽。你要是參加了實力雄厚的那一邊,都可以說是場球賽,沒錯──我願意承認這一點。但你要是參加了另外那一邊,一點實力也沒有,那麼賽什麼呢?怎麼也賽不成。根本談不上什麼球賽。」
當大人們教導「人生是場球賽」,霍爾頓卻看出了當中模糊了階級意識的幻象,吐一口氣「球賽個屁咧」。這一口氣,他留在心裏吐,向着讀者吐,因為他知道,如果他將此氣發洩出來,他會受到怎樣的懲罰:
「我只有十三歲的時候,他們就要送我去做精神分析,因為我用拳頭把車庫裏的玻璃窗全都打碎了。我並不怪他們,真的不怪。他死的那天晚上我睡在車庫裏,用拳頭把那些混賬玻璃窗全都打碎了,只是為了出氣。」這樣看來,我們或許以為霍爾頓就是因為青春期的衝動,而莫名其妙地為了出氣而出氣,但實情是怎樣呢?
「我甚至還想把那年夏天買的那輛休閒車上的玻璃也都打碎。」霍爾頓繼續說,「可是我的手已經鮮血淋漓,使不上力了。這樣做的確傻得要命,我承認,但我簡直不知道自己在幹什麼,再說你不認識艾利。」誰是艾利?艾利是霍爾頓親愛的弟弟,卻去世了。
霍爾頓必須找到「出氣」的方法,因為他看不起自己的失敗、受不了人們暴露了的虛偽,以及種種因生離死別的脆弱不堪的關係。他,喘不過氣:「我就這樣沿着第五大道一直往前走,沒打領帶什麼的。接着突然間,一件非常可怕的事發生了。每次我要穿過一條街,腳才跨下混賬人行道邊緣,心裏馬上有一種感覺,好像我永遠都到不了對街。我覺得自己會永遠往下走、走、走,沒有人能再見到我了。好樣的,我真是嚇壞了。你簡直沒辦法想像。我又渾身冒起汗來──我的襯衫和內衣整個濕透了。」
當一個人認真地帶着意識審視自己的人生,不難問到自己一個問題:我會突然消失嗎?我會怎樣消失呢?我消失後的世界會有任何分別嗎?有人會留意到我的消失嗎?
沙林傑將這等問題化成霍爾頓的具體掙扎,他害怕自己無緣無故於街中消失,唯有找來消失了的弟弟艾利來幫忙自己:「接着我想出了一個主意。每當要穿過一條街,我就假裝跟我的弟弟艾利說話。我這樣跟他說:『艾利,別讓我消失。艾利,別讓我消失。艾利,別讓我消失。拜託啦,艾利。』等我走到對面街,發現自己並沒有消失,我就向他道謝……」
在失落與成長、消失與建立之間,我們都有像霍爾頓一般喘不過氣的時候,那可以怎辦呢?用我們的方法,吐一口氣,同時,提醒自己:這也是我們還在青春的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