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页 > 艺文 > 正文

君子玉言/香港疫情檢測:熱與冷\小 杳

時間:2020-09-16 04:24:05來源:大公報

  港府「普及社區檢測計劃」自九月一日啟動至十四日結束。來自內地的五百七十多名醫療支援隊員,夜以繼日,以每天二十多萬樣本的速度,共檢測一百七十八萬餘人,發現三十二名新確診患者及六宗復陽個案。

  半月來,港府及一些社會團體,不遺餘力動員市民參與計劃:精美的宣傳單張,一眾高官名流帶頭檢測,各界人士苦口婆心「為人為己」,媒體每天數着檢測數字,官員一邊不停表示感謝,「百萬人接受檢測感可喜」,「體現港人質素和承擔」,一邊不停碎碎念「人人為我,我為人人」……終於達到這一百七十八萬(香港有七百五十萬人)!

  檢測成效亦相當了得!港大醫學教授指,三十二例確診並非小數目,如不做檢測,會有第三、第四代傳播。並推算社區仍有四五十例隱形患者,若全港六七成人口參加檢測,會更有效。

  國家應特區政府請求,幫助香港做普及社區免費檢測,想盡辦法做到便捷,專業,安全(還省去市民到私立醫院排隊的時間+數千元檢測費)。這一樁有百利無一害的大善事,港人參與率卻不到三成。其餘五百多萬人呢?

  先放下疑問,看看內地醫療支援隊如何辛苦工作──

  援港醫療隊近六百名隊員來自廣東、廣西、福建三省,大多在三十五歲以下。這個年輕而優秀的團隊二十四小時連軸轉,初期每日工作超十二小時,後來國家再派人手增援,才變成每日三更、每更八小時。工作強度極大並且危險:

  採樣組直接到社區和樣本接觸,說白了就是直面感染病毒風險。但他們從始至終秉持專業態度工作,參加過檢測的朋友個個都講:內地醫生好耐心手法好細緻,沒有任何不適感。

  檢測組穿着三重防護衣在氣膜實驗室工作,不到五分鐘就全身濕透。最初每天工作十二小時後,整個人似從水裏撈出來。其後人力增加,工作時長調整,八個鐘裏仍然不吃不喝不拉,紙尿褲成了隊員的標配。

  臉上被口罩壓出印痕、雙手因搬運太多樣本箱被磨破,晝夜顛倒、生物鐘打亂,要靠安定+咖啡,強迫自己盡快恢復體力、盡快投入工作……所有的辛苦,都是為了盡快將檢測結果送到香港市民手中,讓市民安心。

  位於中山公園的「火眼實驗室」面朝維港,但隊員們無暇觀賞海景。他們周一(十四日)完成檢測任務,周三(十六日)就要返回內地,在港休整的時間都沒有。「太忙啦,到現在都沒能去海邊散散步呢。」只能從酒店樓梯的長廊望一眼窄窄的海景,戲稱「兩米海景」。有的醫生三月參加當地抗疫,連續四五十天,六月又赴北京支援,剛回深圳休整沒幾天,再次來港協助抗疫。還有兩名隊員為了來港支援而延後了婚期。

  他們說,守護人類生命健康是我們的天職。「香港是中國的一分子,在香港遇到困難的時候,中央政府和內地醫護人員一定會義無反顧提供幫助,與香港市民同舟共濟。」可謂滿滿的善心誠意。

  內地支援隊的專業水準和辛苦付出贏得了市民口碑。不少市民希望表達一點心意,有的想送月餅水果,有的想到隊員下榻的酒店直接付款,讓他們吃住更好些。但支援隊早就表示不接收任何禮物和捐贈,只收下了二千封感謝電郵和心意卡。

  與這一份熱腸善舉相對比的,是五百多萬港人的旁觀。

  從防疫和恢復經濟生活看,專家指「重啟經濟的最重要手段是能否有更多人檢疫」,檢測率愈高,愈能發現更多隱形病例,從源頭阻止病毒蔓延,愈有利於盡快恢復社會正常秩序。其必要性不言而喻,也符合成本效益。從檢測能力看,內地專業團隊有二十多天檢測上千萬人的經驗,助港完成五六百萬人檢測,並不算難。問題在於,香港的檢測是自願而不是強制。這個自願,檢測的不僅是病毒,而是人心。

  媒體指,此次檢測的覆蓋率遜於預期,顯示了港人的幾種心態:有人自認未接觸高危群體,沒必要檢測;有人質疑採樣操作手法,擔心結果不夠準確;還有人認為全球疫情嚴峻,單憑此次檢測並不能消除香港疫情隱患,意義不大。評論認為,這種心態是把檢測政治化、對檢測不信任、對中央和特區政府的善意不領情的反映,「港人的公德心嚴重缺失,『我為人人、人人為我』的社會道德風氣已經失落」,同時也暴露出港府的治理短板。

  另一則信息:官方稱內地支援隊離港後,憑香港本地醫護,每天檢測量為一點二萬(香港有註冊醫生一萬五千人,護士近五萬七千人)。簡單算術:不到六百人內地醫護,日檢二十萬份──七萬多人香港本地醫護,日檢一萬多份。得到兩個詞:仁至義盡,自求多福。

  道德乃人心。當政治超越了生命、凌駕了良知,此般香港,唯有一聲嘆息!

  我們更心疼內地支援醫療隊員,願他們今日返程順利。可惜沒有機會一睹他們的面容,但這並不妨礙我們對他們心懷感激和敬意,他們才堪稱高素質和敢擔當。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