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页 > 艺文 > 正文

藝識形態\雕塑不死物\吳耀宗

時間:2019-08-10 04:24:04來源:大公報

  圖:沃姆作品《一分鐘雕塑》\作者供圖

  展廳裏所見雕塑,屬於奧地利藝術家歐文.沃姆(Erwin Wurm,一九五四年至今)作品中較為小型的。

  其中兩個題為《無題》(Untitled),由鋁製成,高約一米,狀如香腸,卻具有頭部、身軀和四肢,甚至一幅吊兒郎當的神態。另兩個則是銅雕《聖羅蘭長皮包》(Tall Bag YSL),高約一米七八,上端是個女性手提袋,下端伸直一雙大長腿,頗有娉婷婀娜之姿。除此,還有《石頭》(Stone),上身是平板電腦般大小的石頭,滿布青苔菌類,下身則穿着白褲、白鞋,光鮮亮麗。

  表現人體形態是西方古典雕塑的主流傳統,而挑戰這種主流傳統則成為當代雕塑的特點。沃姆以日常現成物(多為家居用品)為雕塑主體,卻又加上四肢,用意很明顯,一方面要擺脫人體對於雕塑藝術的束縛,另一方面則指出日常現成物受到人為掌控與扭曲,竟也表現出人類的形態與意志。

  這種對於現實世界的荒誕性的關注與想像一直是沃姆藝術創作的主題。為了凸顯這一亮點,立木畫廊(Lehmann Maupin Gallery)在五月間為他舉辦首個香港個展時,不但選用上述雕塑,還展示了他的攝影和行為藝術。

  選自《無題》系列的四張照片所呈現的人像造型頗怪異,包括坐在咖啡館內,以粉紅色風衣兒童模特套住頭的男人,頭上擺個獨角馬絨毛公仔的女生,左肩上放着噴霧式瓶裝洗潔劑的男人,以及兩個一左一右用臉頰、腹部和大腿夾着三個白色水桶的男人。事實上,他們是按照沃姆創作《一分鐘雕塑》(One Minute Sculpture)的要求所做出的反應,其過程被拍攝、沖洗成大型彩照後,構成了荒誕可笑的平面視覺影像。

  《一分鐘雕塑》既是「行為藝術」(performance art),也是「參與藝術」(participatory art),由沃姆創作於九十年代末,並且持續進行至今。藝術家為觀者提供至少一件日常現成物,觀者按照他的指示把日常現成物放在身上,擺出彆扭滑稽的姿態達一分鐘之久。如在立木畫廊,觀者必須把三粒橙垂直擺放在展列台上,然後用額頭按住橙,維持不動一分鐘。有趣的是,在這一分鐘內,觀者成了藝術家創造出來的雕塑;而一分鐘後,雕塑則隨着觀者的離去而消失。要長久保留這雕塑,唯有使用相機把這行為姿勢拍攝下來,沖洗成照片。換言之,沃姆通過行為藝術與攝影的結合,對雕塑藝術的材料與存在性提出了質問。

  沃姆早年的志願是成為一名畫家,不料卻以雕塑取得維也納應用藝術大學的入學資格,自此與雕塑結下不解之緣。他參加過兩屆的威尼斯藝術雙年展。首次是二○一一年(第五十四屆),他在卡沃利─弗蘭凱蒂宮(Palazzo Cavalli Franchetti)內擺放了一間高二十九米、長六十七米,但寬不到四米的《窄屋》(Narrow House),轟動一時。四年後(第五十七屆),沃姆再度代表奧地利,他把《一分鐘雕塑》帶到了威尼斯,在國家館內外分別展出。在館外,他提供的展品是一輛倒栽葱豎立的大卡車,要求觀者登上車尾的平台,靜立遠眺地中海一分鐘。在館內,則停泊一輛鑽了好些洞孔的大篷車,觀者進入車中,從洞孔中伸出頭部或四肢。

  通過荒誕的想像,沃姆改變了雕塑的傳統屬性──它不止於模擬,而是和外部的現實世界一樣不停變動,是活物。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