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页 > 艺文 > 正文

香港養豬業不忘嘉道理/過來人

時間:2019-02-09 03:18:06來源:大公報

  圖:當年嘉道理農業輔助會協助農民飼養「花白豬」/作者供圖

  講起豬,不可不提中華電力集團主席米高.嘉道理爵士(Michael Kadoorie,GBS),他本身是伊拉克籍猶太人,他還是香港上海大酒店主席、中華電力公司創辦人埃利.嘉道理之孫、直升機服務(香港)有限公司、中電科技研究院有限公司主席,以及嘉道理父子有限公司、香港飛機工程有限公司及和記黃埔有限公司等多間企業的董事。二○一五年一月,作為香港十大富豪之一,米高.嘉道理資產達八十九億美元,排名第七位。

  一九四九年,國共內戰結束,大批難民湧入香港,令港英政府措手不及。這些難民大多是貧苦無依的農民;當時的香港經濟蕭條、人浮於事,這些難民正面臨生活絕境。二次世界大戰後,顯赫的嘉道理家族在香港迅速重建業務。猶太裔的嘉道理兄弟─羅蘭士勳爵與賀理士爵士,看到難民的苦況,決心以助人為己任,幫助這些一無所有的貧困人士自力更生。於是,兄弟二人聯同胡禮先生和胡挺生先生於一九五一年攜手創立「嘉道理農業輔助會」,研究及開發農業技術,向農民灌輸耕種的知識和方法,讓他們憑着努力改善自己及家人的生活。「為受助者提供工具及訓練以改善其生活,遠較只給予一些簡單的捐助更能造福受助人及社會」是輔助會創立原則。

  當時,嘉道理兄弟希望資助農民建立農場,可是沒有土地,他們便游說政府捐出土地用作試驗。可是獲捐的那塊觀音山土地崎嶇不平、滿布亂石,村民難以想像如何用來耕種。

  賀理士卻吩咐他們只管去清理,然後將收集起來的石塊砌成豬欄,之後再提供豬隻讓他們飼養;而清理石塊後的土地便可耕種了。農場一開始便以豬隻繁殖為首要任務,豬隻生長迅速,而且品質出眾,令農場引以為榮。

  不久,輔助會又擴展至資助漁戶興建漁塘。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