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工業企業營收及利潤總額變幅
【大公報訊】記者倪巍晨上海報道:政策加碼支持下,中國規模工業企業月度效益數據顯著改善。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今年首8個月,全國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實現利潤46929.7億元(人民幣,下同),按年增0.9%,而首7個月為下降1.7%。單看8月,規模工業企業利潤按年由7月的下降1.5%,轉為增長20.4%。國家統計局工業司首席統計師于衛寧介紹,宏觀政策發力顯效、全國統一大市場縱深推進,以及去年同期低基數等多重因素疊加,帶動不同規模企業利潤均有所改善。
今年首8個月,規模工業企業營收按年增長2.3%,增速與首7個月持平;其中,8月工業企業營收增長1.9%,較7月加快1個百分點,為企業後續盈利持續恢復創造了有利條件。
于衛寧補充說,首8個月規模以上裝備製造業利潤增長7.2%,拉動全部規模工業企業利潤增長2.5個百分點,對企業利潤恢復支撐作用明顯,「裝備製造業8個行業中,有7個行業利潤實現增長」。同期,受市場需求增加、價格回升、成本下降等因素帶動,原材料製造業利潤按年增長22.1%,較首7個月加快10個百分點,消費品製造業利潤也從首7個月的下降2.2%轉為增長1.4%。
反內捲見效 成本下降
華福證券研究所副所長秦泰認為,「反內捲」工作持續,有效治理工業領域無序的價格競爭,令企業營業成本進一步壓降,部分行業的過剩和落後產能也加速出清,目前看「中游和下游產業利潤得到一定程度的修復」。他提醒,在加速化債對新增隱性債務嚴控,以及房地產市場持續調整對耐用品消費需求構成壓制背景下,有效需求不足問題依然存在,「本輪工業企業補庫存力度可能偏溫和」。
展望未來,申萬宏源證券首席經濟學家趙偉指出,下游行業「內捲式」投資引發的企業剛性成本上升壓力,是本輪工業企業盈利壓力增大的主因。目前企業成本壓力仍處在歷史高位,加之企業應收賬款的回款周期也相對較長,未來需持續追蹤「反內捲」政策的落地效果。他相信,得益於內需的持續修復,以及工業企業剛性成本壓力的有望減輕,未來企業盈利回升的長期趨勢不會改變,但應關注上游行業價格「超漲」對企業盈利的利淡影響。
宏觀支持措施或續加碼
政策方面,秦泰建議,為應對供需缺口的擴大,人民銀行近期可積極考慮「用足用好」寬鬆政策空間,擇機實施小幅減息,進一步促進房地產市場預期企穩,穩定居民債務周期。此外,建議財政政策保持逐月動態觀察態勢,中央財政在必要時可繼續擴張,更好加碼耐用消費品補貼,擴大能源水利等各類有效基建投資,對後續經濟增長形成重要增量拉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