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页 > 简体站 > 正文

夯實佛教中國化 萬行法師赴運城實踐文化潤教(一)

時間:2025-07-03 05:01:25來源:大公报

  圖:山西芮城永樂宮全景

  網絡上時有戲言:十年中國看深圳,百年中國看上海,千年中國看北京,三千年中國看陝西,五千年中國看山西。雖然觀點有失嚴謹,但山西文化底蘊的深厚,確實值得我們投入更多的關注。求索中華五千年文明延續至今的密碼是什麼?帶着這個歷久但常新的問題,東華禪寺方丈萬行法師一行,於5月6日-9日奔赴山西運城,開啟華夏尋根探祖之旅,深入體驗根祖文化,踐行佛教中國化,為新時代中國佛教發展的方程式,尋求東華禪寺的破題、解題思路。 文/史利偉

  運城,古稱「河東」,位於山西省西南部,地處晉陝豫黃河「金三角」地區,是華夏文明之源、德孝文化之鄉、武聖關公故裡、黃河中游重鎮、好運安居之城,這裏更是最早被叫作「中國」的地方。華夏古文明,運城好風光。運城歷史悠久,文化底蘊深厚。全市現有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02處,在全國地級市排名第一;國家級非遺項目28個,位列全省第一;A級景區46個,在全省率先實現了3A級景區縣縣全覆蓋。本次考察學習代表文化目的地有:人類東方畫廊永樂宮壁畫、千年古剎壽聖寺、全國僅存四座唐代木建築之一廣仁王廟、黃河流域生態文化,人類243萬年前用火地西侯度遺址、亞寶醫藥集團(上交所 SH600351)、全球最大關帝廟、中國死海—鹽湖、堆雲洞等。

  永樂宮壁畫是中國對世界文化藝術的重要貢獻

  位於山西省芮城的永樂宮與北京的白雲觀、陝西的重陽宮被譽為中國道教的三大祖庭。宮內現有五座元代建築和1000平方米精美絕倫的元代壁畫,1998年10月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世界文化遺產》預備名錄。20世紀50年代末,國家修建三門峽北庫時,永樂宮進行了整體搬遷,為保護壁畫,周恩來總理高度重視,這一工程直到1965年才基本完成,搬遷工程又成為我國文物史、建築史上一個創舉,為這座人類東方畫廊又平添了傳奇色彩。

  永樂宮壁畫是我國古代繪畫藝術的瑰寶,它不僅是我國繪畫史上的重要傑作,在世界繪畫史上也是罕見的巨制。整個壁畫共有1000平方米,分別畫在無極殿、三清殿、純陽殿和重陽殿里。其中三清殿是座主殿,殿內壁畫共計403.34平方米。畫面高4.26米,全長94.68米。

  萬行法師在壁畫參觀中感歎到,永樂宮壁畫藝術是文化的凝聚和升華,也是世界的語言,經過100餘年繪制而成,成為中華「根藝術」之一,傳承呈現了中華千年生活文明,滋養社會文明不斷提升。永樂壁畫作為世界繪畫史上的罕見巨制,正是中華文化藝術對世界文化藝術的重要貢獻。東華禪寺將從藝術層面加強寺院文化教育、文化人才建設,促進中華民族文化藝術在新時代不斷向前延伸。

  壽聖寺:千年佛塔下的文明對話與民族精神傳承

  在芮城縣城中心,北宋年間建造的八角十三級磚塔巍然矗立,這座歷經13次地震仍完好無損的佛塔,不僅是建築奇跡,更是中華文明交融的見證。萬行法師駐足塔前時,深刻體悟到佛教建築承載的民族智慧與情感:「塔寺晨鐘在根祖文化重地響徹千年,既有百萬年人類用火之光,又經黃河流域萬年文化沐浴,堪稱民族精神延續的典型載體。」這座始建於東漢的佛教聖地,歷經北宋重建與歷代修繕,其塔頂鐵覆缽的獨特形制、宋代壁畫的宗教敘事,無不彰顯着佛教藝術與中國傳統文化的深度融合。萬行法師指出,佛教建築「將信仰落實於生活,將修行融入當下」,這種「人間佛教」的實踐智慧,正是中華文化包容性與創新性的生動體現。從阿育王初建到宋神宗敕名,從「巷口晨鍾」到文化地標,壽聖寺的千年嬗變印證了佛教中國化的歷史邏輯。萬行法師強調,民族情感是團結進步的基石,這座融合百萬年文明基因的佛塔,既是中華文明的「精神圖騰」,更是全人類共同的文化財富。其存在本身,就是不同文明互鑒共生的典范。

  本次尋根探祖之行是東華禪寺走深走實佛教中國化,在日常管理與弘法中不斷完善寺院佛教中國化的模式和實踐體系的舉措之一。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