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長官李家超率團訪問卡塔爾和科威特。團結香港基金綠色及可持續發展研究主管蕭逸駒接受《大公報》專訪時表示,香港作為國際綠色金融樞紐,可扮演中東與亞太市場的「超級聯繫人」,助力中東國家實現經濟多元化與低碳轉型,同時鞏固香港在全球綠色金融版圖中的關鍵地位。事實上,香港可整合大灣區各種資源,為中東提供「技術+金融+諮詢」的一站式解決方案。
中東主權財富基金近年積極尋求多元化投資,但關注資金安全與跨境效率。蕭逸駒表示,香港可透過債券通、理財通等成熟金融互通機制,結合全球最大離岸人民幣市場,為中東資金搭建直通內地及亞太綠色項目的橋樑。
推動中東綠色ETF港上市
蕭逸駒建議,香港應推動中東綠色ETF(交易所買賣基金)在港上市,同步推動香港綠色ETF在中東交易所掛牌。此外,香港可設計符合伊斯蘭教法的綠色Sukuk(伊斯蘭債券),將綠色項目與伊斯蘭金融框架結合,吸引中東主權基金參與。
他認為,香港需提升對中東的定製化服務能力。首先,加快培育阿拉伯語專業金融及法律人才,深入研究中東監管架構與投資習慣;其次,可與中東的金融監管部門建立常態化對話機制,推動雙邊監管政策對接,降低跨境投資壁壘。
沙特「2030願景」、阿聯酋「2050淨零戰略」等政策,均顯示中東國家亟需綠色科技與低碳轉型支援。他表示,粵港澳大灣區在氫能研發、智慧節水技術、光伏儲能系統等領域已形成產業鏈優勢,並聚集了全球頂尖的法律、會計與工程顧問資源,能夠提供從技術方案設計到融資結構安排、再到ESG影響評估的一站式綜合解決方案,將大灣區的研發成果和中東的龐大市場需求對接。同時,香港須加強「轉型金融」工具的創新,為中東高碳行業提供掛鈎減排目標的貸款、轉型債券等產品,以資金槓桿促進技術升級。
為吸引中東主權基金投資本地綠色初創,他建議通過「1:1聯合領投機制」,由特區政府或香港投資管理公司與中東基金共同出資,降低其投資風險。
大公報記者 邵淑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