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圖:國家持續加強對科技創新的支持,不斷釋放科技資源來促進企業加強科技創新。右圖:東莞的工業母機製造商鈳銳鍶展示最新款數控機床。
「深圳的土壤讓我們敢做十年期的研發規劃。」正隆偉業總經理彭聲亮坦言,在精密儀器這個重資產領域,政府補貼和稅收優惠就像「壓艙石」。特別是深圳市對首台、首套設備的採購支持政策,讓正隆的樣機有機會在華為、寧德時代、比亞迪的生產線接受實戰檢驗。
另一家企業天工國際旗下的廣東天佳譽模具,在不久前舉辦的深圳國際工業展上展出了多款工模具鋼、高速鋼、粉末鋼、鈦合金材料產品,這些產品在內地應用領域正全面取代進口鋼。
正當全球製造業競爭進入納米級精度戰場,深圳的企業正實現從技術追趕到標準引領跨越,向世界亮出「中國精度」新名片。\大公報記者 毛麗娟(文、圖)
中國(深圳)綜合開發研究院數字經濟與全球戰略研究所所長曹鍾雄指出,「深圳企業對創新孜孜以求,來自於對中國製造前景的看好,相信通過創新能夠為企業的長期發展提供更廣闊空間。」創新也正在成為粵港澳大灣區企業的群體性動作,尤其深圳企業已邁入以科技創新驅動企業發展的階段,正逐漸擺脫模仿,步向以創新作為主導的發展路徑。
機器轉動細至萬分之1根頭髮
正隆偉業憑藉視覺對刀儀與時柵尺傳感器技術,打破了國際壟斷。其中,視覺對刀儀這項技術被日本企業壟斷了30年。「傳統的對刀儀像『盲人摸象』,我們的技術讓機床『看得見』。」彭聲亮介紹,通過納米級光柵與智能算法的結合,機床刀具調整精度從5微米躍升至0.3微米,相當於讓國產機床的加工精度提升了16倍,大大提升了機床性能。這項突破帶來新能源汽車電機定子槽加工效率提升40%,成本降低25%。
時柵尺傳感器將時間測量轉化為空間精度,在機器人關節轉動時測量精度能達到0.06角秒,相當於將一根頭髮絲分成1萬份的精度,性能與精度對標世界先進水平,被廣泛應用於機器人關節、數控設備、航空航天等精密設備領域。「真正的創新既要仰望星空,也要腳踩大地,脫離產業需求的創新難有大發展。」彭聲亮說。
另一間企業天工國際旗下的廣東天佳譽模具公司,總經理鄧志斌介紹,原來內地高端的汽車壓鑄模具都是用日本、德國等歐洲國家的鋼材。「我們按照國際上行業先進技術標準來開發、定製產品,公司生產的高端模具鋼、高速鋼、粉末鋼在內地應用領域正全面取代進口鋼。」鄧志斌指出,由於內地技術水平的提升、設備的更新,公司生產出的鋼材質量達到進口高端產品的質量水平,且價格較國外進口產品便宜一半。
天工:鋼材產品大量出口至海外
「我們生產產品是國家製造精密零部件必不可少的原材料。」鄧志斌稱,高性價比下,越來越多的中國製造業品牌選擇天工國際的鋼材產品;公司還將產品大量出口到了歐洲、美洲、「一帶一路」國家與地區等。鄧志斌透露,廣東天佳譽去年的營收還增長了20%。今年一季度,公司在3C電子行業、汽車品牌行業、智能家電行業都實現了訂單的增長。隨着公司不斷開發出更多適應中國製造業需求的新品、增強公司調節市場的能力,相信公司未來仍可以實現逆勢增長。
深圳作為粵港澳大灣區一員,曹鍾雄認為,灣區企業需進一步發揮當前在高端裝備、智能製造、電子信息、數字經濟等領域的優勢,進一步加強人工智能、具身智能(智能體通過身體將感知、行動與認知深度融合的智能系統)等當前科技創新主賽道的布局,發展策源性、顛覆性、前沿性的技術創新,加強技術創新和產業創新的協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