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页 > 简体站 > 正文

領航「9+2」第四屆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論壇/證券業倡設期貨通 連接灣區市場

時間:2023-11-25 04:02:49來源:大公报

  圖:左起:香港中資證券業協會副會長、朗潤金融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明小沖;全國政協委員、大灣區金融科技促進總會會長莊紫祥;財經事務及庫務局副局長陳浩濂;全國政協經濟委員會副主任、友邦保險(國際)有限公司區域執行總監及榮譽顧問容永祺,昨日出席圓桌論壇「灣區金融 互聯互通」。

  圓桌論壇「灣區金融 互聯互通」,聚焦粵港澳大灣區城市在金融領域的合作,尤其是近年推出的「互聯互通」機制。財經事務及庫務局副局長陳浩濂表示,特區政府一直致力善用香港在「一國兩制」下的獨特優勢,持續深化及擴大內地與香港金融市場互聯互通,進一步鞏固香港連接國內外金融市場的角色。香港中資證券業協會副會長、朗潤金融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明小沖建議增設「期貨通」,加強內地與香港在衍生產品市場的連接。\大公報記者 蔣去俏、彭子河(文) 麥潤田(圖)

  自「滬港通」於2014年開通以來,各項互聯互通項目相繼推出,計有深港通、債券通、基金互認安排、跨境理財通、ETF通、互換通等。陳浩濂昨日出席領航「9+2」.第四屆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論壇表示,在中央政府大力支持下,「互聯互通」自去年得到多項突破,引進多項創新產品,當中包括滬深港通合資格股票範圍相繼擴展至交易所買賣基金、在香港主要上市的外國公司和更多滬深上市公司的股票,便利內地和國際投資者開展多元化的全球資產配置,同時吸引希望吸納內地投資者的優質外國公司來港上市,提升香港融資平台的競爭力。

  互聯互通續擴容優化

  此外,內地與香港利率互換市場互聯互通(互換通)北向交易於今年5月啟動。項目第一次將互聯互通安排擴展至衍生品領域,讓國際投資者透過便捷及安全的渠道管理人民幣債券的利率風險,提升內地金融市場對外開放的深度及廣度。

  今年8月,內地和香港監管機構公布就推動大宗交易納入互聯互通機制達成共識,標誌兩地股票互聯互通機制的另一突破,豐富現有的交易方式和提升交易效率。他說,特區政府會繼續與有關內地部委和機構緊密聯繫,盡快落實有關安排。

  陳浩濂指出,特區政府會聯同監管機構繼續全力深化兩地金融市場互聯互通,推動實施將人民幣櫃台納入港股通,促進香港股票人民幣計價交易,同時繼續推動落實離岸國債期貨的措施,並增加人民幣投資產品種類,強化香港離岸人民幣中心地位,助力人民幣國際化進程。當局亦會繼續與內地商討互聯互通各項擴容增量方案和優化安排,包括進一步優化債券通以及增加滬深港通的產品類別和交易機制,為香港資本市場持續注入新動力。

  明小沖表示,現時互聯互通主要集中在股、債及ETF等現貨市場,希望盡快推出「期貨通」模式,能夠擁有閉環機制,令香港,乃至大灣區的投資者能夠互相投資,促進內地及香港金融機構在衍生品方面的互聯互通,並希望能與監管機構保持溝通,增加對市場現狀的了解。

  便利投資者對沖風險

  香港是國際風險管理中心。明小沖指出,多年來本港衍生品市場得到快速發展、成交量持續增長,儘管全球市場爆發諸多風險,但香港證券期貨行業運行以來,尤其是期貨沒有一例風險案例出現,強調保險和期貨具備風險管理的重要功能,其中保險為靜態風險管理工具,期貨和衍生品是動態風險管理工具,而今年港交所錄得增長的兩個板塊,一個是期貨,另一個是ETF。

  明小沖分析稱,在香港期貨市場中,內地及香港資金佔比介乎三分之一至四成,體量巨大。期貨和衍生品為互補關係,現貨市場是強周期行業,在下行壓力中更凸顯風險管理的重要性,為何越來越多內地機構進行套期保值?因為外圍市場動盪,如果不妥善管理,那麼匯率波動可能完全抵銷掉利潤,相信是行業發展的契機。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