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內地訪客新造保單保費
保險業監管局公布2022年香港保險業的臨時統計數字,期內長期業務新造保費按年下跌19.1%至1349億元,來自內地訪客的新造業務保費為21億元,勁升200.3%。保監局解釋,是由於個別保單及2021年基數較低而顯著回升,佔個人業務總額1.5%。隨着香港與內地今年恢復通關,業界均指近月來自內地旅客的生意明顯上升,至於何時回復疫情前水平,要看內地旅客來港數目何時恢復。\大公報記者 邵淑芬
香港去年毛保費總額達到5560億元,較去年同期下跌7.7%,長期有效業務的保費收入總額為4914億元,按年下跌9.1%。保監局指出,2022年長期有效業務的保費收入下跌主要是受部分產品的保費支付模式,以及2022年新造業務普遍下降所影響。
整體保費跌7.7%至5560億
期內長期業務(不包括退休計劃業務)的新造保單保費為1349億元,按年下跌19.1%,主要包括個人人壽及年金的非投資相連業務,其新造保單保費為1195億元,下跌11.9%;以及投資相連業務,其新造保單保費為149億元,下跌51.6%。保險公司共發出約2.9萬份合資格延期年金保單,並帶來20億元保費,佔個人業務總額1.5%。
滙豐:內地客保險申請超疫前
一般業務方面,去年毛保費為646億元,上升4.5%,淨保費則為421億元,上升1.6%,已償付申索毛額為300億元,下跌4.5%,整體承保利潤由20億元擴大至42億元。
內地與香港通關後,內地旅客逐步回升。滙豐保險香港行政總裁文德華表示,受惠於兩地通關及吸引旅客的宣傳,內地客戶之前對保險產品累積了的龐大需求帶動香港保險業務。在2月,該行收到內地客戶的保險申請已經超越疫情前水平。加上滙豐保險持續對健康及理財產品、服務及基建的投資,他有信心滙豐保險會在2023年繼續受惠於這些持續上升的需求。保監局數字顯示,在2022年度,滙豐保險在新造業務保費及年度化新保費均穩佔市場第一,市場份額分別達24%及19%。
永明新服務中心下月開業
香港永明金融行政總裁林嘉言亦謂,為迎接內地客來港購買保險,公司早前推出為內地客訂造的ESG概念分紅保險計劃──萬年青,並計劃於4月26日在尖沙咀開設的全新客戶服務中心名為「SunGateway/永明薈」,以服務高端及內地客戶。永明將加強內地客業務,希望今年內地客佔新造保單保費比重可升至三成,即達到疫前行業平均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