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全球十大致死疾病當中,唯一缺乏有效治療方法的就是阿爾茨海默症,也就是俗稱的「腦退化症」。而該病與睡眠障礙存在直接關係。
2019年,波士頓大學研究團隊對十三名受試者進行研究,發現受試者的大腦在睡眠期間,血液會周期性地從腦部流出,腦脊液會趁機發動一波攻擊進入大腦,並有節奏地沖洗大腦。在這一「洗腦」的過程中,會將大腦中的代謝毒物清除,其中就包括β澱粉樣蛋白。β澱粉樣蛋白被認為是造成阿爾茨海默症的主要「元兇」。
事實上,隨着人類平均壽命增長、老年化社會加劇,阿爾茨海默的患病率正在不斷攀升。眼下全球約有5000萬人罹患該病,專家預計到2050年,患者規模將增加至1.5億以上。中國則是阿爾茨海默症患者最多的國家之一。據《中國阿爾茨海默病報告2021》統計,2019年中國現存阿爾茨海默症及其他痴呆患病人數為1324萬例,約為全球總數的五分之一。
然而,針對阿爾茨海默症的藥物研發遲遲未有進展。在2003年之前,美國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FDA)共批准了五款相關藥物,但這些藥物都只能紓緩症狀,不能阻止阿爾茨海默症病發。直到2021年6月7日,FDA宣布加速審批渤健(Biogen)的單抗藥物Aducanumab上市,用於治療阿爾茲海默症源性輕度認知障礙(MCI)及輕度阿爾茨海默症。
上述消息極大刺激了醫藥行業,中國藥企爭相湧入該領域。先聲藥業、新華製藥、康弘藥業、長春高新等上市公司先後宣布,在阿爾茨海默症新藥方面有所布局。據不完全統計,2021年,國內阿爾茨海默病領域發生了74起融資案例。
悲劇的是,這種藥物其後持續傳出患者死亡事件,專家認為新藥副作用風險不可接受。就在本月3日,渤健公布2022年一季度財報,總營收25.23億美元,同比下降6%。其中,備受爭議的Aducanumab銷售額為280萬美元,僅佔公司總營收的0.1%。渤健宣布取消其商業化措施,並撤回其在歐洲的上市申請,同時公司CEO亦辭職。
如此看來,充足睡眠仍然是目前治療阿爾茨海默最有效、也是最廉價的「靈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