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中心職員為康復者進行伸展運動。\受訪者供圖
第五波新冠肺炎疫情有緩和趨勢,對於康復者,包括曾插喉或入過深切治療部轉重症長者,有物理治療師及職業治療師表示,出院後需進行康復訓練,以改善心肺功能及自理能力。\大公報記者 陳惠芳
康蕓復康治療中心物理治療師吳劍青受訪時表示,物理治療師會在患者住院期間盡早針對肺部復康和肢體鍛煉,因應長者的身體狀況調節,減少他們康復後的後遺症(俗稱「長新冠」)。部分新冠患者發病期間會因為呼吸不暢順,加上長期卧床,以至心肺功能下降、氣促多痰、手腳筋腱繃緊、關節僵硬、肌力和肌耐力變弱、容易疲倦等等。
情況許可鍛煉全身肌肉
她特別關注長者出院後的康復訓練,指出他們仍需繼續進行物理治療。
吳劍青說:「建議長者進行呼吸及咳痰練習,目的是維持呼吸通暢,避免肺炎等併發症發生。長期卧床的長者更需要進行姿位改變訓練,轉換姿勢之餘,他們亦可以在不同姿勢下進行伸展運動,例如在仰卧的姿勢進行曲膝拱橋,鍛煉下肢肌力;或在家人協助下,在側卧的姿勢進行髖關節伸展前大腿運動,活動關節。至於肩膊關節僵硬、上肢無力、未能長時間維持坐立的姿勢,都會影響進食。簡單的家居運動例如在安全情況下訓練『坐床邊』,漸漸加長『坐定定』的時間及減少攙扶,加上舉手屈伸上肢的平衡坐穩訓練,效果更好。」
對於部分行動能力較高的長者,她認為應以鍛煉全身不同肌肉群以及促進心肺功能為主要目標。
吳劍青說:「這種鍛煉有助那些行路時呼吸不及以往暢順、行路沒那麼穩、行不多久的長者。運動時,他們要多着重正確的姿勢及動作,自我監察心跳以及血氧含量,並按照自己的身體狀況調校運動強度,循序漸進地提升體能。」
由職業治療師作出評估
長期卧床以及有進食困難的確診長者,於出院後需同時接受職業治療師就其自我照顧與認知能力進行評估。
該中心職業治療師林美恩說:「評估後,我們便可就長者的能力及個人目標提供訓練,如進食、穿衣服、個人護理等技巧,亦會提供適合的輔助用具及環境改善建議。以進食訓練為例,曾入住深切治療部的新冠重症患者可能缺乏體力,職業治療師會按他們的情況建議合適的座椅和餐枱,使他們能夠以舒適的坐姿進食。長者也有機會出現專注力的問題,治療上,可安排他們身處安靜的角落,並清除餐桌上的其他物品,使其專注在眼前的食物,減少分心。另外,因應患者的能力提供手部功能的訓練,如手握力之強度及耐力、手眼協調、兩側協調等,以提升長者的自理能力。」
有研究顯示,新冠重症康復者的記憶力及專注力有機會受到影響。對此林美恩指出,可透過參與遊戲或他們感興趣的活動,作出改善。
「治療會按長者的能力提供相關訓練,透過遊戲或他們感興趣的活動,提高記憶及專注力。與此同時,亦會給予長者及其照顧者使用記事簿、把重要物品放在當眼和固定的位置、改善長者房間布置,令室內一目了然,減慢長者記憶力及專注力下降等問題。」
英美有研究顯示,認知障礙症患者較易感染新冠肺炎。林美恩稱職業治療師會按醫生的診斷為他們進行評估,判別患者屬於初期、中期或晚期,並因應他們的情況提供合適的訓練。
「由於認知障礙是逐步退化性的病症,治療目標是減慢患者退化速度和訓練照顧者相關技巧。患者初期大多會出現記憶及執行能力的問題,影響其獨立生活及自我照顧能力,治療師會就患者情況提供專注力、視覺空間感、記憶力、現實導向、緬懷治療等訓練。小組活動對患者大有好處,能讓他們透過與人社交互動,激發其仍有的認知能力,減慢衰退。隨着病情進展,患者在自我照顧上出現困難,更需要照顧者幫助。治療者及其他醫護人員會在更早階段向照顧者解釋認知障礙症的進程,讓照顧者作出心理和安排上的準備。當患者病情步入中晚期階段,治療師會加強對照顧者的訓練,提出家居改裝等建議,支援和方便照顧者的工作。」